搜索 "芦根" 的结果

找到 643 条相关结果

温热大师叶天士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叶天士(1666-1745),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清初苏州名医。叶氏世操医业,天士既承家技,又博采诸家,相传曾更十七师。《古今医史续增》谓其曾“得周扬俊四名家之精”。有人则谓其学本余杭陶华、旁及东垣、子和、丹溪,远绍河间(《温热论笺正·赘道人序》)叶氏在温病学上严贡献最大,其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门人顾景文所录其授受之语而成的《外感温热论》一文中。 叶天士首次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

阅读全文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漏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5 | 23 阅读

《中国药典》:漏芦 实际拼音: Lòu Lú 英文名: RADIX RHAPONTICI 别名: 狼头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八)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1、紫草茶。 原料:紫草2g、绿茶。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抗菌抗肿瘤。 用途:湿疹、黄疸;痈疡;血痢;淋浊;热结便秘;血尿。 2、紫钩茶。 原料:紫草2g、钩藤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斑。 用途:小儿斑疹。 3、紫陈茶。 原料:紫草2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

阅读全文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3 | 23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杨博良:秉承马派各科特色 本于效用择善而从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1 | 22 阅读

杨博良(1880—1952),大名尔厚,常州市武进县(今为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人。他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马氏医术全面继承者。父杨桂亭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杨博良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功底深厚。他目睹了清廷朝纲不振,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渐废,深感仕途艰险,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尚在,杨博良欲拜其为师,马老辞曰年迈体...

阅读全文
慢性咽炎验方三则
五官疾病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07 | 22 阅读

鲜打石榴汁:取新鲜红石榴1个,将新鲜红石榴洗净、去皮,把石榴籽掰开置于榨汁机中打成果汁。然后将2~3碗清水加入石榴汁中,煮沸,滤掉渣子即可饮用。 五饮汁:雪梨、马蹄、莲藕、鲜芦根、鲜麦冬各等量。把以上洗净、切粒,并加入适量凉开水,再共同置于榨汁机中打成汁,即可饮用。胃肠道功能欠佳者可将凉开水换成温开水。 罗汉果柿霜茶:罗汉果9g,柿霜3g。把罗汉果洗净、打碎,再从柿子饼上刮下结霜层备用。最后用开...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是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学者的传统药物学学术派别。为浙派中医的一大分支。 浙江本草八千年 浙派中医本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千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绳纹小陶釜,此陶釜被考古界人士确定是煎药罐,成为浙江中医使用药材及煎药的有力物证。 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桐君是黄帝时期人,是中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结庐炼丹于桐庐市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

阅读全文
药粥的应用范围
中医药粥 | admin | 2025-05-08 | 21 阅读

药粥的应用,较为广泛,简要的说,既可以防治疾病,又可用作病后调理。具体的应用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药粥预防疾病 以药粥预防疾病,古人早有实践,用法颇多,效果理想,例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载有用米皮糠煮粥,预防脚气病复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胡萝卜粥,可以用来预防高血压;《泉州本草》中有用荔枝粥预防口臭:《食物疗法》一书介绍,常吃玉米粉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近来还有用薏苡仁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