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灸技术" 的结果

找到 9 条相关结果

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温经歇寒 《素问界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阴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例……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素问调经论》又说:“血...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现代医学原理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08 | 18 阅读

现代医学实验和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度,缓解局部痉挛症状;可以提高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活动率,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能力。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胸腺细胞活力,还可以增加心脏搏动量,进而强心、抗休克;此外,艾灸还具有镇痛和抗感染等作用。...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学术源流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一、艾灸的定义 艾灸技术指用艾绒放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与贴敷,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 二、艾灸的技术的历史沿革 艾灸起源于原始社会。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有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席,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艾灸的应用,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分类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一、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一端燃烧,在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艾条分无药艾条(清艾条)和有药艾条两种。无药艾条用薄棉纸(长28cm、宽6cm)像卷烟卷一样将艾绒卷成直径1.5cm、长20cm的艾卷。卷的松紧要适中,太紧不宜燃烧,太松易掉火星,一般每支质量约10g,可燃烧约1小时。有药艾条用肉桂、干姜、丁香、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乳香、没药...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操作规程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一、辨证施灸 艾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恢复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失调而达到治病目的;在使用艾灸疗法寸,必须严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部位、经络、穴位、时间及补泻方法以辨证施灸。 二、选择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有一定的影响。部分重证和体力衰弱的病人,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要采用卧位。不舒服的体...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注意事项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一、注意空气的冷暖细安全 施灸时不免要有烟熏和艾味;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气味大;因此在避免风吹病人的前提下,可以开窗调换空气,保持清新。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尤其是在严冷的冬天和夏令酷暑之际,更应注意使病人舒适。 二、做好灸前准备工作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灸前应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如需选用瘢痕灸法,必...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优势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2 | 14 阅读

灸用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艾叶作为施灸材枓,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的作用。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域,更有它的优点:便于搓担成大小不同的艾往,易于燃烧,气味芳番;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由于艾产于各地,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针灸临床所采用。...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器具制备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6-04 | 12 阅读

一、艾灸的原料 艾灸的主要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作用非常广泛,《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数,走而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以...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一、适应证 ①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证。②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③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④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⑤外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证,疖肿未化脓者,灸之可消瘀散结、拔毒泄热。对于疮疡溃久不愈,灸之还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⑥气逆上冲的病证。⑦防病保健。 二、禁忌证 ①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