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舌青" 的结果

找到 58 条相关结果

火疗的藏象学说原理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藏象学说又称“脏象学说”“脏腑学说”。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推测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五脏为...

阅读全文
口舌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脉左寸洪数。心热口苦。右寸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洪甚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实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舌苦服凉药不愈者。宜理中汤。夫口舌之为病。或为重舌木舌。为糜烂生疮之类。经云。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有口淡者。胃热也。口臭者。乃脏腑臊腐之气。蕴积于胸臆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

阅读全文
保产黑神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叶氏女科》卷四:保产黑神丹 名称: 保产黑神丹 处方: 陈墨1锭(须觅顶上选烟历百十年胶性全脱者,候天雨时用新净瓷器当空接取,是为无根水,洗净砚,男子手磨成浓汁,倾入净细大瓷盘中,晒燥刮下,研细待用。每料约用净墨粉4钱。墨汁易坏,用水勿太多,遇久雨及夏令更宜斟酌,霉雨、异雨无用),百草霜2钱(得陈者佳,须取近山沿海人家烧各种野草者,取烟时,先扫净火门上积烟,逐日扫下,筛净研细待用。烧牛粪...

阅读全文
瘀血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瘀血】体内血液瘀滞于一定处所的病症。其中,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称为“恶血”;因血液运行受阻,瘀积在经脉管内或器官内的又称“蓄血”,也属瘀血的范围。可因病致瘀,如跌仆负重,月经闭止,寒凝气滞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气化阻滞、经脉阻塞、瘀热互结,甚至蓄血发狂等。临床表现较复杂,诸如:肌肤青紫,固定性疼痛,吐紫黑血块,大便黑色、小腹硬满,胸胁撑痛、舌青紫、皮肤干枯起鳞,甚则善忘,惊狂等。...

阅读全文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七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枚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

阅读全文
肉桂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肉桂 实际拼音: Ròu Guì 英文名: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难产 子死腹中难产第六十一
傅青主女科 | admin | 2025-06-04 | 15 阅读

妇人有生产六七日,胞衣已破,而子不见下,人以为难产之故也,谁知是子已死於腹中乎!夫儿死於儿门之边易辨,而死於腹中难识。盖儿已到产门之边,未死者头必能伸能缩,巳死者必然不动,即以手推之,亦必不动如故。若系未死,用手少拔其儿之发,儿必退入,故曰易辨。若儿死在腹中,何从而知之?然实有可辨而知之者。凡子死腹中,而母可救者,产母之面,必无煤黑之气,是子死而母无死气也;子死腹中而母难救,产母之面,必有烟熏之气...

阅读全文
历代医学姓氏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伏羲氏 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神农氏 有《本草》传世。黄帝氏 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僦贷季 三...

阅读全文
诊脉•妇人脉法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经病前后,脉软如常。寸关虽调,尺绝痛肠。沉缓下弱,来多要防。微虚不利,间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迟涩,居经三月,气血不刚;三月以上,经闭难当。心脾病发,关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结。)少阳卑沉,少阴脉细,经前病水,水分易瘳,寸脉沉数,趺阳微弦,少阴沉滑,血分可愁。寸浮而弱,潮烦汗出。寸洪虚数,火动劳疾。趺阳浮涩,吞酸气窒。腹痛腹满,脉浮且紧,少阴见之,疝瘕内隐。带下崩中,脉多浮动,虚迟者生,实数者重...

阅读全文
什么是痧症
刮痧基础 | admin | 2025-05-26 | 14 阅读

痧症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症”,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