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舌赤" 的结果

找到 57 条相关结果

花椒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1 | 21 阅读

《中国药典》:花椒 实际拼音: Huā Jiāo 英文名: PERICARPIUM ZANTHOXYLI 别名: 香椒、大花椒、椒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

阅读全文
中医育儿之拭口与消毒
中医育儿 | admin | 2025-05-11 | 18 阅读

新生儿一般口中多含有从母体带来的羊水或污血秽物,必须立即清除干净,这叫拭口。如果护理不及时,让小儿吞下腹中,将产生种种不利影响。解毒就是药物让小儿吮吸,用帛蘸药水揩擦其口、舌、齿、颊,使口腔及咽喉部清洁,使吞下的秽物或从吐出,或从便下,或解其毒于体内。拭口与解毒,一直被历代医家作为新生儿常规护理之一,而给予高度重视。 『原文』小儿初生,便以绵裹指,拭①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

阅读全文
加减葳蕤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 名称: 加减葳蕤汤 处方: 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功能主治: 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

阅读全文
中医察舌辨证歌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6-02 | 16 阅读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

阅读全文
养阴解表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养阴解表】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治疗素体阴虚,感受外邪,出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症。可用加减葳蕤汤(生玉竹、白薇、生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炙甘草、红枣)去红枣。...

阅读全文
阴痒(阴道炎)秘方
妇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阴 痒(阴道炎) [通治方] 朱小南:银杏散,治妇人阴痒方。 杏仁(去皮尖,研) 轻粉 水银(铅制) 雄黄各3克共研细末。每用1.5克,以枣肉1枚和丸,用丝棉包裹,系一线条,将药丸塞入阴道内,留线在外,1日一换,以用3次为限。此为《外科正宗》所载的坐药方,先君用以治疗顽固难堪的阴痒良效。但不能多用,一般用二三次即愈。如未能痊愈,则宜另想他法,因本方内有轻粉、水银等剧药,多用有中毒之虞。 《近代中医...

阅读全文
苦菜苦口益心身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4 阅读

苦菜又名苦苦菜、苦荬菜,是野菜里发芽较早的一种,仅次于荠菜。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3月底苦菜就会发芽,数天后即可采食,叶和嫩根都可食用,大多是水焯后凉拌,也有热炒的,如苦菜肉丝。苦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苦味素和胶质,清热解毒,行血化瘀,消痈排脓,治阑尾炎和疮痈。因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民间验方防治流行性感冒和扁桃腺发炎等。口舌赤红有炎症也都适宜吃点苦菜。 中医养生主张四时对应四味,...

阅读全文
鲜地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0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鲜地黄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实际拼音: Xiān Dì Huánɡ 别名: 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9~11月采集,春季亦可。挖取时勿使外皮受伤,以免腐烂。采回后,放地上,覆以干燥的泥土,随用随取,但一般贮存三个月后,不再适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干地黄"条。 生境分布: 产河南、浙江...

阅读全文
回生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7 | 14 阅读

《万病回春》卷六:回生丹 名称: 回生丹 处方: 大黄500克(为末)苏木60克(锉,用河水1升,煎取汁600毫升)红花90克(炒黄色,入好酒1升,同煮三五滚,取汁)黑豆200克(煮熟,取汁600毫升)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香附米 乌药 玄胡索 桃仁(另研)蒲黄 牛膝(去芦)各30克 白芍(酒炒)甘草 陈皮 木香 三棱 五灵脂 羌活 地榆 山萸(酒浸,去核)各15...

阅读全文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4 | 13 阅读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洗)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取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名曰中暍,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主之。  白虎加黄连阿胶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