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腹胀喘急" 的结果

找到 13 条相关结果

轻粉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3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轻粉 实际拼音: Qīnɡ Fěn 英文名: CALOMELAS 来源: 本品为氯化亚汞(Hg2Cl2)。 性状: 本品为白色有光泽的鳞片状或雪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遇光颜色缓缓变暗。无臭,几乎无味。 鉴别: (1)本品遇氢氧化钙试液、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成黑色。 (2)取本品,加等量的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置干燥试管中,加热,即分解析出金属汞,凝集在...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痘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痘证不过气血毒,毒乃胎家淫火食秽,停蓄脏腑,生后啼声一发,悉归命门。遇岁火运,时行传染∶或冬暖遇春夏而发;或因伤寒热病失汗,下而变成∶或因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发;或因跌仆惊恐蓄血而发,发则命门火动,煎熬左肾,夹脊逆流自头额而下克丙火,不聚于面,令散四肢,所禀气血实则胜毒,为顺;气血虚则毒胜,为逆;气血与毒相等则险。凡言顺者,不必药治;逆者,治之无效;险者,必用药救。首尾一十二日间。除初热三日不算,...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资生肾气丸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 【组成】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一两 泽泻一两 干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山茱萸一两 牛膝一两 肉桂一两 附子五钱 以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集注】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主水,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肺肾者...

阅读全文
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四)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4 | 11 阅读

风寒感伤,羌活大青膏当煮;羌活膏天麻、赤茯苓各五钱,羌活、防风各二钱半,人参、全蝎、朱砂、硫黄、水银各一钱,先以硫黄、水银同研如泥,次以余药同为末,蜜调成膏,旋丸皂子大。每一丸,煎薄荷汤化下。治伤寒阴症及脾虚生痰,肝热生风,或吐泻后成慢惊。大青膏天麻、青黛各一钱,白附子一钱半,蝎梢、乌蛇肉各五分,朱砂、麝香、天竺黄各一字,为末,蜜调成膏。每服半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煎薄荷汤化下;五岁以上,煎甘露饮...

阅读全文
槟榔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3 | 11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槟榔散 名称: 槟榔散 处方: 槟榔、黄连(去须.切)、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结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内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急,好肌不生,及疗疳俈恶疮,连滞不瘥,浸溃不。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用,干贴疮上。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普济方》二四五:槟榔散 名称: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陈橘...

阅读全文
鸭头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7 | 10 阅读

《重订严氏挤生方》:鸭头丸 名称: 鸭头丸 处方: 甜葶苈(略炒)猪苓(去皮)汉防己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来,绿头鸭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肿,面赤烦渴,面目肢体悉肿,腹胀喘急,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用木通汤送下。 ...

阅读全文
木瓜茱萸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17 | 10 阅读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木瓜茱萸汤 名称: 木瓜茱萸汤 处方: 木瓜(切片,曝干)30克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22.5克 干姜(炮)30克 木香60克 桂(去粗皮)22.5克 白槟榔(锉)10枚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脚气攻心,闷绝呕逆,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劈),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世医得...

阅读全文
回生消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5 | 10 阅读

《麻科活人》卷一:回生消毒散 名称: 回生消毒散 别名: 消毒散 处方: 牛蒡子2钱,蟾酥2钱,地龙(即蚯蚓,晒干,去土)2钱,僵蚕1钱,贝母1钱,防风1钱,荆芥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麻出而又收,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淡竹叶煎汤调下。 ...

阅读全文
茯苓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4 | 10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茯苓汤 名称: 茯苓汤 别名: 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 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 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茯苓汤 ...

阅读全文
尸注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12 | 9 阅读

论曰尸注者、尸病注易于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尸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满,喘急不得息,上冲心胸,傍攻两胁,或 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节令,愈加顿滞,不治者死,死则注易傍人,故名尸注。治尸注,发作无时,腹胀喘急,上冲心胸,傍攻两胁,茯苓汤方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三分) 芍药 当归(切焙) 生干地黄(焙) 木香芎 (各半两)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