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腹痛泄泻" 的结果

找到 143 条相关结果

腹泻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06 | 21 阅读

1方(诸葛行军散) 药物、制法、用法详见“细菌性痢疾”1方,此处略。 【验案】患者,男,54岁。因饮食不洁致腹泻半天。已泻7次,始为稀薄、色棕样便,继为纯水样便,伴腹痛、腹胀、欲呕,头面及肢体冷汗涔涔,脉沉小,苔白腻,根部微黄。体温37.2℃,予隔药灸神阙穴5壮,肢冷渐复,又灸3壮,自感口鼻中有药香味,全身温暖舒适,冷汗亦止。次日复诊大便减为2次,已有粪便,继隔药灸5壮而愈。 【出处】《江苏中医...

阅读全文
白乳菇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乳菇 别名: 辣味乳菇、蘑菇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 (L. ex Fr.) Gray,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四川、云南。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备注: 为“舒筋丸”最主要原料之一。 《中华本...

阅读全文
石香葇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5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石香葇 出处: 《四声本草》 实际拼音: Shí Xiānɡ Róu 别名: 石苏(《开宝本草》),蚊子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石艾,独行千里(《陆川本草》),青香薷(《中药志》),五香草(《杭州药植志》),细叶香薷(《湖南药物志》),小香薷(《贵州植药调查》),广香薷、小叶香薷(《中药材品种论述》),野香薷、细叶七星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香薷、痧药草、...

阅读全文
河套大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中华本草》:河套大黄 出处: 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实际拼音: Hé Tào Dài Huánɡ 别名: 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高大草本,茎多挺直,高80-2...

阅读全文
泄泻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脉多沉。伤于风则浮。伤于寒则沉细。伤于暑则沉微。伤于湿则沉缓。泄而腹胀。脉弦者死。又云。脉缓。时微小者生。浮大数者死。夫泄泻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有寒。有脾泄。有肾泄。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肚腹痛四肢冷者。寒也。常常泄泻者。脾泄也。五更泄者。肾泄也。宜分别...

阅读全文
中药成语典故●薪桂米珠(薪贵于桂,桂薪玉粒,食玉炊桂,炊琼爇桂)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成语“薪桂米珠”, 本指柴草贵得像桂木,大米贵得像珍珠,用以比喻物价昂贵。薪:柴草。珠:珍珠。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典故讲的是,东周战国时期,擅长辩论而凭一张嘴到处游说的苏秦在楚国求见楚王成功前的遭遇。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我国“目录学”之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又名刘中垒,...

阅读全文
“五行掌”的练法及招式详解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10 | 17 阅读

五行掌属动功,初学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调身为主,自然呼吸,不用意念,练好架势,上体要中正安舒,不可前俯后仰,抬臂要肩、肘、腕端平,翘掌、立掌、勾手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获得麻胀等气感,出脚保持四正八隅的方向,弓步有重心的虚实变换,马步要重心中正。第二阶段加入调息的内容,动作熟练后,重点放在呼吸与动作的同步配合,呼吸应细静匀长。第三阶段加入调心的内容,意守经络是重点,开始可把意念放在一侧...

阅读全文
总论治法(七)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疮疡之治,有宜泻者,有宜补者,有宜发散者,有宜调营解毒者,因证用药,各有所主。经曰∶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当泻不当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此其大纲也。故凡察病之法,若其脉见滑实洪数,而 肿痛甚,烦热痞结,内外俱壅者,方是大实之证。此其毒在脏腑,非用硝黄猛峻等剂,荡而逐之,则毒终不解。故不得不下,然非有真实滞者不可下,此下之不可轻用也。其有脉见微细,血气素弱,或肿而不溃,溃而不敛,或饮食不...

阅读全文
什么是提罐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在坐罐基础上,为增强吸拔效果,再将罐体上提,尔后恢复原位,反复上提,拉动皮肤。提罐使肌肤上下移动,对相应内脏产生振荡,增强蠕动,促进血液运行。此手法常用于腹部疾患,如胃痛不适,腹痛泄泻,小儿食积,妇女痛经等,效果较好,对肝郁不舒胁痛,脘部腹闷等症也能治疗。 具体操作:先行坐罐,然后缓缓上提罐体,要有力,以不将罐体拉脱为合适。上提后稍停再放松。每次上提30-40次以上。 注意:提罐时,患者会有不同程...

阅读全文
加味黄芩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黄芩汤 名称: 加味黄芩汤 处方: 黄芩4钱,厚朴3钱,吴茱萸4钱,毛苍术4钱,杭白芍3钱,升麻3钱,车前子4钱(炒),木通3钱,大枣6枚,甘草2钱。 功能主治: 漏底伤寒。伤寒日久,不能忌口,饮冷食凉,触动脾胃,致令脾气虚衰,脾湿下陷,腹痛泄泻。亦治痢疾。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赤痢,去车前子,加大黄4钱,服1剂,再加地榆炭3钱,粟壳4钱,服2剂;白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