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腹满而喘" 的结果

找到 35 条相关结果

火针疗法的起源及历史
火针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火针起源于冶炼技术成熟之后,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我国古代医家们结合艾灸、火法、熨法等温通疗法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火针疗法,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针灸疗法中一支独特的实用技术。 (1)秦汉时期,奠定了火针疗法的应用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镵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关于大针的描述:...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九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脉经 | admin | 2025-05-23 | 14 阅读

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 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必堕胎。 妇人怀娠三月而渴,其脉反迟者,欲为水分。复腹痛者,必堕胎。 脉浮汗出者,必闭。其脉数者,必发痈脓。五月...

阅读全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伤寒论 | admin | 2025-06-08 | 13 阅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

阅读全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六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4 | 13 阅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栀子豉汤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附加减诸汤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心中愦愦,怵惕懊恼,目疼鼻干,不得卧者。 【组成】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棉裹 以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若少气者,加甘草二两,若呕者,加生姜三两。若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去香豉加厚朴四两,枳实四枚。若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去香豉加干姜...

阅读全文
八 二旦六神大小汤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变,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可疏忽。若能深明此数方者,则庶无蹈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 小阳旦汤 治天行[病]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八 平黄疸寒热疟脉证第九
脉经 | admin | 2025-06-04 | 12 阅读

凡黄候,其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冷,并不可治。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发病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师曰: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差,反剧为难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发热也...

阅读全文
《金匮要略》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金匮要略 | admin | 2025-06-04 | 11 阅读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

阅读全文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外台秘要 | admin | 2025-05-16 | 11 阅读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候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

阅读全文
贺普仁与火针疗法
火针 | admin | 2025-05-05 | 11 阅读

贺普仁提出火针可以治疗热证。根据古人“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理论,针对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泻火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利用火针疗法的引气和发散之功,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面部并非禁针区域,在操作时选用细火针浅刺,不但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瘫、面部痉挛等疾病,还可用于针灸美容如祛班、祛痣,只要操作掌握要领,不会出现永久性疤痕。 贺普仁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