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腰重脚肿" 的结果

找到 9 条相关结果

补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加味四君汤: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黄,怔忡耳鸣,脚软气弱,及一切脾胃气虚,口淡,食不知味,又治气虚不能摄血,以致下血不禁。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黄 (炙) 白扁豆(炒)上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三钱,滚汤调服。生附四君汤:...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资生肾气丸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 【组成】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一两 泽泻一两 干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山茱萸一两 牛膝一两 肉桂一两 附子五钱 以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集注】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主水,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肺肾者...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产后门(下) 浮肿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6-10 | 13 阅读

郭稽中曰: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投以甘逐大戟等药,以导其水,夫产后必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 陈无择曰:产后浮肿多端,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风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气分血分,不可不辨,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小调经散治血...

阅读全文
水肿门方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0 | 10 阅读

《金匮》防己黄芪汤 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金匮》越婢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金匮》防己茯苓汤 防己(三两) 黄芪...

阅读全文
加味肾气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2 | 9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 名称: 加味肾气丸 处方: 附子(炮)60克 白茯苓(去皮)泽泻 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30克 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温阳,利水退肿。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济生》卷四:加味...

阅读全文
加减金匮肾气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1 | 9 阅读

《医方简义》卷六:加减金匮肾气丸 名称: 加减金匮肾气丸 处方: 炒熟地4钱,粉丹皮4钱,泽泻3钱,茯苓3钱,山药2钱,淡附片2钱,安桂8分,山萸肉炭8分,车前2钱,牛膝炭3钱,加菔子8分(生)。 功能主治: 产后肿胀腹满,服益气化瘀不效者。 《明医杂着》卷六:加减金匮肾气丸 名称: 加减金匮肾气丸 别名: 加减济生肾气丸 处方: 白茯苓3两,附子5钱,川牛膝1两,桂1...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水肿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6 | 7 阅读

水肿上下阴阳微,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见阳症;阴水,多内因饮水及茶酒过多,或饥饱、劳役、房欲,而见阴症。阳水,先肿上体,肩背手膊,手三阳经;阴水,先肿下体,腰腹胫跗,足三阴经。故男从脚下肿起,女从头上肿起者为逆,阴阳微妙如此。湿热变化总属脾;人身真水真火,消化万物以养生。脾病水流为湿,火炎为热,久则湿热郁滞,经络尽皆浊腐之气,津液与血亦化为水。初起目下微肿如卧蚕,及至水浮膜外,则...

阅读全文
方略
临症验舌法 | admin | 2025-06-11 | 4 阅读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泻火清肝饮方 柴胡(...

阅读全文
浮肿
产鉴 | admin | 2025-06-08 | 2 阅读

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不能复还,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之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虚虚,多致夭枉。丹溪曰∶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薛立斋曰∶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气,当参杂证本门。白术汤治心腹坚大如盘,名曰气分。枳实(一两半) 白术(三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