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脑漏" 的结果

找到 51 条相关结果

肺痈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寸口脉数而实者。肺痈也。其脉短而涩者。自痊。脉浮大者。难治。夫肺痈者。由寒热之气。内舍于肺。其气结聚之所成也。盖因调理失宜。劳伤血气。风寒得以乘之。寒生热。风亦生热。壅积不散。遂成肺痈。咳而脑漏。右胁隐痛。二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黄唾腥臭。状如糯米粥。难治。有热而呕者。不可治呕。脓尽而止。自愈。若呕吐脓黄色腥或带粉红色者。即肺痿也。大抵脉细而沉。里虚而变症矣。一论咳嗽。吐脓血。腥臭不可闻...

阅读全文
《医林改错》上卷 脑髓说
医林改错 | admin | 2025-06-11 | 21 阅读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欲不说,有许多病,人不知源始,至此又不得不说。不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放心,即儒家谈道德言性理,亦未有不言灵机在心者,因始创之人,不知心在胸中,所辨何事?不知咽喉两傍,有气管两根,行至肺管前,归并一恨,入心,由心左转出,过肺入脊,名曰卫总管,前通气府、精道,后通脊,上通两肩,中通两肾,下通两腿,此管乃存元气与津液之所,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

阅读全文
苤蓝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苤蓝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Piě Lán 别名: 芥蓝、擘蓝(《农政全书》),茄连、撇蓝(《延绥镇志》),玉蔓青(《山西通志》)。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球状茎。4~7月播种者,夏、秋采;9月播种者,冬、春采。 原形态: 二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短,离地面2~4厘米处,开始膨大而成为一坚硬的、长椭圆形、球形或...

阅读全文
草部下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7 | 17 阅读

 灯心 味淡,性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胸腹邪气,清心定惊,除热利水,烧灰敷金疮止血,疗小儿夜啼,吹喉中治急喉痹甚捷。按∶灯心味淡,五脏无归,专入小肠利水。诀曰∶小肠受盛与心应,故又入心经。烧灰性凉,宜治疗如上。  石斛 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补虚羸,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浓肠胃,定志除惊。去根,酒浸一宿,曝干酥炙用,陆英为使,恶寒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阅读全文
副鼻窦炎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副鼻窦炎常为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鼻疾、外伤异物等因致病。本病类属祖国医学所称鼻渊,俗称脑漏,系外感风寒,蕴而犯热,热壅于鼻窍,或胆经之热上升,熏蒸清窍所致亦因肺气虚寒津液不得下降毒聚鼻窍而成。 【取穴】主穴:肺、内鼻、额、肾上腺。配穴:胰、胆。 【验案】据刘德民报道:用耳针治疗慢性鼻窦炎4例,显效1例,进步1例,无效2例。病例:女性患者,36岁,职员患慢性全副鼻窦炎十余年,上颌窦穿刺有少量...

阅读全文
防风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名称: 防风汤 处方: 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切片)、防风(去芦),各二两。升麻、防己、白术、石膏(煅)、芍药(白)、黄芩、甘草、当归(去芦)、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 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匀。 功能主治: 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遂,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 亦治脚气缓弱甚效。此药...

阅读全文
辛夷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4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辛夷 实际拼音: Xīn Yí 英文名: FLOS MAGNOLIAE 别名: 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v.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

阅读全文
金盏银盘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金盏银盘 出处: 《广东中药》Ⅱ 实际拼音: Jīn Zhǎn Yín Pán 别名: 黄花雾(《生草药性备要》),黄花母、虾箝草、金杯银盏(《岭南采药录》),黄花草、金盏银盆(《南宁市药物志》),玉盏载银杯、鬼针草、婆婆针、感暑草、盲肠草(《广东中药》Ⅱ),一包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一把针、引线包(《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渣菜(《陕西中草药》),金丝苦令...

阅读全文
草部(一)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

阅读全文
草部中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玄参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心肺肾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乳痈诸疾,补肾气,除心烦,明眼目,理头风,疗咽喉,消瘿瘤,散痈肿,解热毒。恶黄?、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勿犯铜器,饵之噎喉损目。按∶玄参气轻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体重浊而咸,故能入肾部,以滋少阴之火,所以积聚等证,靡不疗之。雷公云∶凡采得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苤两伏时,后出晒干,使用时勿令犯铜器,饵之坠人喉,损人目,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