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脏腑气血" 的结果

找到 127 条相关结果

拔罐的中医理论依据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 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

阅读全文
什么是气功美容
中医美容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气功美容是通过气功锻炼的方式,达到治疗或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方法。气功中的各种强身回春术,都可以用于美容。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结合的,以内练为主的自我身心锻炼功法。气功有调心、调息、调身三大作用,练气功主要指练精、气、神。古人云:“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聪目明,老当益壮矣。”常练气功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增强机体新陈代谢...

阅读全文
壮医的诊断特色
壮医 | admin | 2025-05-12 | 20 阅读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限晴极为重视,认为这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于目,所以眼晴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眼睛长在“巧坞”上,直接受“巧坞”指挥,因此在疾病诊断上,壮医把目诊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目诊可以确诊疾病,可以推测预后,可以确定死亡。人体内的脏腑气血,“三道”、“两路”、“巧坞”功能等,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获得相对准确的信息。...

阅读全文
中医食养美容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9 阅读

时节已入春,爱美的女性一定想在这个季节保持动人的容颜。从中医美容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的现象。脏腑气血旺盛则肤色红润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等。所以,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可通过饮食来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康、容颜长驻。 按时适量进餐 规律用餐、合理搭配是“食养”的基本原则,食物要种类多样,搭配合理,五味适中...

阅读全文
针灸美容方法介绍及适用人群
中医美容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病,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益颜的一种方法。 针灸美容 针灸美容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针刺法:采用银针刺入穴位及患病处皮肤,再施以适当手法,使病人产生酸麻胀痛及冷热等感觉,达到美容及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运用艾柱等药物,放在相应的穴位及部位上用火点燃,通过药物的渗透及局部热效应,使肌体...

阅读全文
养生防病观为祖国医学重要的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在中医学中,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所谓“上工”,是指好的医生,而“治未病”则是指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预防为主。这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扁鹊在拜见蔡桓公时,就多次提醒桓侯注意治疗肌肤小疾,以免病情发展。但终固桓侯讳疾忌医,以至发展为不治之症。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如感冒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支气管炎、心肌...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成书的西汉文化背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内经》在其理论构建过程中,除了受到精气、阴阳、五行、神论等哲学思想十分深刻的影响之外,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渗透其中,糅杂其间,用以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解决相关的医学问题,构建医学体系。 《庄子·养生主》强调于民休养生息,《兵法·月战》的“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之说,《吕氏春秋》开卷首论“重生”,无一不是“重生”这一古今中外全人类共同理念的体现,《内经》正是在这一人类共同理念的文化背景下构建...

阅读全文
胃经要穴对症调治常见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其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

阅读全文
为什么“中午吃饱犯困 晚上吃多难眠”?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俗话说,“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然而,从生理角度看,吃饱了就困并非懒人本意,这种饭后发困的生理反射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但一吃饱就犯困的生理现象,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因时而异的,表现在中午吃完午饭后犯困,晚上吃完晚饭特别是吃夜宵后,反而变得异常精神。同是吃饱饭,两个时间段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中医从阴阳消长平衡角度给出了答案。 《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

阅读全文
视神经萎缩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5-21 | 18 阅读

视神经萎缩是由神经胶质纤维增生和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视神经纤维退行性病变,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眼底疾病,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终至失明,眼底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野向心性缩小,或呈扇形缺损,有的无暗点,有的相对或绝对无暗点。早期可无自觉症状,直至中心视力及色觉(先红后绿)发生障碍时才被注意。本病归属“青盲”范畴。 临床上根据病因、病变本质和视乳头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