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脉诊方法" 的结果

找到 6 条相关结果

王叔和与《脉经》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经》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与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而皇甫谧是生活在魏、西晋两个时代的人物,王叔和也极有可能是生活在魏和西晋两个时期,惜正史未能为王叔和立传,其他文献亦无具体资料可考,致使王叔和的生卒年代无法确定。一说是三国时期魏人,一说是晋人,但多数文献记载其为西晋名医,是大致可信的。 【佚事】 ...

阅读全文
脉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 他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

阅读全文
宋元以降医书、医案、方书中脉法的位置与应用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05 | 12 阅读

宋以来医学专著与专科著作日多,但是此时方书、脉书分成两个系列的形式已经定型,其中尤其是脉书以脉为主列出病证的形式的影响所及,在医书著作里亦多是论列证候治治疗而不及脉,亦以两个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看朱元以下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中,往往都单有脉学的一部分专篇专题等,某些专科书亦有这种情况,如元·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就有专篇的脉诊著作,它与一般脉书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更重视有关外科问题而已。明后叶王肯堂...

阅读全文
经脉的检查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31 | 11 阅读

静脉检查包括检查脉动,并向脉诊过渡。在《灵枢·经脉篇》中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很明显决死生,处百病,凋虚实是既有经络的功能,又是它们变化的反映,而对这种反应的了解就是经络的检查,亦就是脉诊的蒿矢。如上所述我们今天见到的《内经》虽然进入了脉诊亦即诊脉动的...

阅读全文
小儿脉诊基础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9 | 9 阅读

由于小儿的生理与成人不同,所以历代医家对于小儿脉诊法的认识颇不一致。如小儿诊脉年龄,小儿诊脉时的指法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的分期。 1、年龄的分期小儿年龄的分期,唐·孙思邈《千金...

阅读全文
后世脉学的成就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08 | 9 阅读

1、引古说为夸用 脉学著作沿着《脉经》的路线,凡古代脉学中能为后世所用的都继承到后世脉学中来了,有时限于独取寸口法的形成,亦予以变通发展的继承。如《内经》的四时脉本为弦、钩、毛、石,钩脉,后世不用这个名称,于是改为“洪”。 某些古代以脉象形容词汇作为名称的,如弹石、解索、如雨沦沙、如引绳、如按琴瑟弦等等,都牧人作为有关脉象的形象解释当中了。至于三部九候的新解,虽原于《难经》,但异于《内经》,人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