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胸膜炎" 的结果

找到 63 条相关结果

啤酒花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啤酒花 实际拼音: Pí Jiǔ Huā 别名: 忽布、香蛇麻、野酒花 来源: 桑科葎草属植物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以未成熟的绿色果穗入药。8~9月间,果穗呈绿色而略带黄色时摘下,晒干,或烘干。(烘烤温度开始为28℃,6小时后升至45℃为止。一般16~24小时即可干燥。)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抗痨,安神利尿。用...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咳嗽药茶疗法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药茶疗法是指应用茶或茶与某些中药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距今二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茶叶作为一味重要的药物,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顾况在《茶赋》中总结茶叶的功效为“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霄之昏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茶最能降火。由于药茶简便省时...

阅读全文
小儿咳嗽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小儿咳嗽临床多见,推拿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失宜肃,气逆痰动发为咳嗽;或脏腑内伤;痰浊内生,阻碍肺司肃降之职,导致咳嗽,即所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咳嗽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胸膜炎等其他系统疾病。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

阅读全文
耳穴压豆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j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

阅读全文
针灸穴名诗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针灸经穴名目繁多,命名也颇有讲究,这些穴位名称和中药名称一样,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入诗的“非主流”元素,使得中医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但自梁元帝萧绎以后,以针灸腧穴名称成诗者甚少。今效仿清代诗人赵瑾叔的《本草诗》,以手太阴肺经7个常用穴位分别作诗,弘扬中医养生保健文化。 中府 天地之气胸中聚, 云门一下平肋隙。 手足太阴交会地, 宣肺和胃健脾气。 【名称由来】出自《素问·离合真邪篇》,中府,天地之气在胸中...

阅读全文
对耳轮部分穴位
耳针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1. 颈椎 【位置】在对耳轮的下端正面隆起处。 从轮屏切迹至相当千胃穴的外下方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相当千颈1至颈7。临床上治疗时用的代表点为对耳轮起始部的隆起处。 【功能】治疗颈椎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或退行性病变、颈椎扭挫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颈部疼痛。 本穴是诊断颈椎病变的参考穴。 2. 胸椎 【位置】在对耳轮正面隆起部,相当于胃穴的外下方至外上方这一段。由下而上依次相当于胸1至胸1...

阅读全文
葶苈大枣泻肺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上:葶苈大枣泻肺汤 名称: 葶苈大枣泻肺汤 别名: 葶苈大枣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 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 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

阅读全文
悬饮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悬饮】指水饮之留于胁肋部者。因其上不在胸中,下不及腹中,故名。临床症状为胁下胀满不适,或见微肿。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脉沉而弦,严重时咳嗽加剧,胸胁痞满而痛,牵引至锁骨上窝,伴有干呕短气,头痛等症(类似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积水等状况)。...

阅读全文
胸痛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胸壁或胸腔内的疾病所引起,常见的有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心绞痛、心包炎、食道癌等。一虽其发病原因很多,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证治特点,但从胸痛这一共同症状,按祖国医学归纳其病理,则主要为气滞、血痪、痰浊等阻遏胸间,而致络气不和,不通则痛。 【取穴】相应部位、神门。 【验案】据自贡市耳针协作组报道,用耳针治疗胸痛34例,治愈12例,显效9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