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胸满胁痛"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山东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制作了这首词,描写皇宫深秋景色,歌颂天下升平。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盛产仙药,如唐代陆龟蒙《新沙》:“蓬莱有路教人到,应...

阅读全文
辨证分型治秋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17 阅读

秋天尤其是深秋气候干燥,在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人们常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见证,此即秋燥。秋燥是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土地干旱和沙漠化的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秋燥也越来越多。秋燥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于入秋后的9、10、11月3个月,入冬以后,症状均能逐渐消失。秋燥的诊断并不困难,初起常具有肺卫证...

阅读全文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十四
膏药制作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白蔹 其他名称:白根 昆仑 猫儿卵 鹅抱蛋 见肿消 穿山老鼠 白水罐 山地瓜 铁老鼠 母鸡带仔 老鼠瓜薯 山栗子 主要成分:根块含粘液质和淀粉。福建产同属植物表面析出的粉,为福建茶素(3,5,7,3’,4’,5’-六羟基双氢黄酮)。此物加碱煮沸,则脱氢而生杨梅树皮素。还含鞣质、黄酮甙、葡萄糖等。 性状:块根矩圆形,纵切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 l 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竭...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
柴胡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2 | 15 阅读

《中国药典》:柴胡 实际拼音: Chái Hú 英文名: RADIX BUPLEURI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性状: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

阅读全文
清燥救肺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症因脉治》卷二:清燥救肺汤 名称: 清燥救肺汤 处方: 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功能主治: 清燥润肺。治外感燥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医门法律》卷四:清燥救肺汤 名称: 清燥救肺汤 别名: 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 桑叶(经...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益心安神茶(二)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7 | 14 阅读

1、夜交藤茶 原料:夜交藤5g、花茶1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不加茶。 功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用途:失眠多梦;劳伤;血虚身痛;痈疽;瘰疬。 2、柏子仁茶 原料:柏子仁5g、花茶1g。 用法:用柏子仁的煎煮液200ml茶。可去茶。 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用途:心血不足之失眠、盗汗、遗精、便秘。 3、柏子养心茶 原料:柏子仁5g、枸杞3g、当归28、石菖蒲2...

阅读全文
丁香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1 | 14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散 名称: 丁香散 处方: 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 炮制: 上件同杵,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服。 《圣惠》卷十八:丁香散 名称: 丁香散 处方: 丁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枇...

阅读全文
伤寒•论伤寒杂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怫郁因汗失宜,便坚为实哕为虚∶面者,阳明所主。阴盛者,面赤而黯;阳盛者,面赤而光。表证汗出未彻,以致邪热怫抑郁结,故头面红赤,甚则蒸于肌肤,汗出未透身痒者,桂麻各半汤;恶寒热者,葛根汤;汗太过发黄者,茵陈汤;惊惕者,火邪汤;大便硬者,里已实也,大柴胡汤。下后哕[yuě] 者,胃虚也,桂枝参苓汤。戴阳浮火所冲,阴证(下痢厥逆)热微阳热甚。《百问》云∶病患身微热,面赤,脉反沉而迟者,阴证也。身微热者,...

阅读全文
飞尸鬼疰第八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6-11 | 12 阅读

(论一首 方四十二首 灸法十四首)论曰∶凡诸心腹痛,服众方热药入腹,寂然不动,但益气息急者,此尸疰病也。宜先服甘草汁一升,消息少时,服瞿麦汤尽一剂,得下便觉稍宽。并暴 坚结宿食,及女人血坚痛,发作无定者,神良。  五疰汤 治卒中贼风,遁尸鬼邪,心腹刺痛大胀急方。大黄 甘草(各三两) 当归 芍药(各二两) 乌头(十枚) 桂心(四两) 生姜 蜜(各一斤)上八味 咀,别渍大黄,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乌头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