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胆道疾患"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电针技术的适应证
电针 | admin | 2025-05-27 | 21 阅读

电针的适应证基本与针灸相同,凡是针灸适应证的病症,大都适合电针治疗,故电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其治疗的病证,几乎涉及临床各科。 内科疾病 (1)心血管系统 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病人的心律快慢给予平衡协调,快的和慢的均可调节为正常,同样,依据病人血压状态的不同,可使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均达到正常范围;对自主神经的调节,可使亢奋的得到抑制,抑制的得到兴奋,也可明显扩张小血管,对冠状动脉供血...

阅读全文
黄疸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5 | 20 阅读

注: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可分为阳黄与阴黄两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胆道疾患、钩端螺旋体病及溶血性黄疸等。 1方 【药物】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 【制法】共煎浓汁。 【用法】热敷于脐部。用于黄疸。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2方(黄疸方) 【药物】雄鲫鱼(去头骨只用背上两块肉)1个,...

阅读全文
曲泉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15 | 15 阅读

曲泉 Qūquán《灵枢·本输》 曲泉-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即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缝匠肌后缘;浅层有大隐静脉,深层有腘动、静脉;浅层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层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阴痒,腹痛,遗精,小便不利,带下。 【操作】...

阅读全文
白花蛇舌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3 | 15 阅读

《中国药典》:白花蛇舌草 实际拼音: Bái Huā Shé Shé Cǎo 别名: 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注:同属...

阅读全文
白毛夏枯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 出处: 《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Bái Máo Xià Kū Cǎo 别名: 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骨草(《江苏植物名录》),白夏枯草(《苏州本产药材》),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福建...

阅读全文
竹叶椒根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竹叶椒根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Zhú Yè Jiāo Gēn 别名: 散血飞、见血飞(《贵州民间药物》),土花椒根(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局《医药通讯》(1):35,1972)。 来源: 芸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根皮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竹叶椒"条。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主要为木兰花碱0.17%,以及竹叶椒碱O.0075%、茵芋...

阅读全文
足窍阴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08 | 12 阅读

足窍阴 Zúqiàoyīn《灵枢·本输》 足窍阴-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失眠,多梦,热病。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阅读全文
凤尾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7 | 12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草 实际拼音: Fènɡ Wěi Cǎo 别名: 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 来源: 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 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
针刺 | admin | 2025-06-12 | 11 阅读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
针刺 | admin | 2025-05-31 | 11 阅读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后13穴)(32) 中渎 Zhōngdú[定位] 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解剖] 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主治]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配伍] 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刺灸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