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胃痞" 的结果

找到 23 条相关结果

导气槟榔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9 | 21 阅读

《圣济总录》卷十七:导气槟榔散 名称: 导气槟榔散 处方: 槟榔(锉)1两,木香半两,木通(锉)半两,桑根白皮(炙,锉)半两,牵牛子2两(一半生,一半熟,同捣,取末1两),郁李仁(麸炒,去皮)1两(别研如膏),大黄半两(湿纸裹,煨)。 制法: 上除研膏外,为散,入研膏和匀。 功能主治: 风秘,肠胃痞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入牛黄、龙脑少许.空心以温蜜汤调下。 ...

阅读全文
花中宰相话芍药 赤芍白芍有不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19 阅读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恐怕是一句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齐名的花语了。 虽然一直屈居牡丹之下,风姿绰约的芍药却丝毫不吝啬于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为花,它绽放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入药,它泻火柔肝、补血养阴;从外到内都竭尽所能地服务于人,实在是秀外慧中的代表了。 中药中的芍药,又分为赤芍和白芍,取的都是芍药的根茎部分。连根带皮入药,就是赤芍,泻肝火、散而不补;去掉表皮入药,就是白芍,养...

阅读全文
保护好胃主受纳功能、养好胃气都是日常养生的重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于工作,难以按点吃饭,三餐进食时间不规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赶着上班;晚餐经常又因为加班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得胃病呢? 何谓“胃气”? 《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所谓“水谷”即指吃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纳”就是摄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础。饮...

阅读全文
胃炎日常预防保健必不可少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胃炎可以引起很多的不适,也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胃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外邪、饮食、情志、禀赋等。因此,要根治胃炎,不仅要药物治疗,日常预防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致病因素 外邪 胃炎引起的疾病多表现为胃脘痛、胃痞、呕吐、呃逆、嗳气、灼热、泛酸、纳差等。其病性多是寒热虚实错杂,就病因而言,感受外邪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外邪主要包括风、寒、热、湿等。 因此,要通过了解人们的衣着厚薄,工作及生活环境的...

阅读全文
胃炎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10 | 16 阅读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临床上前者多见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后者多见餐后上腹痛、饱胀不适,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 病机: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有密切联系。 病性:虚实夹杂,急性期以实证为主,慢性期以虚证为主。 【主穴】足三里、中脘、胃俞、梁丘。 【...

阅读全文
防治慢性胃炎的中医妙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等病证的范畴,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一般根据形态学变化分成浅表性与萎缩性两型,临床表现为并无特异性的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减退,或兼无规律性的上腹疼痛,在疾病后期常出现乏力、短气、厌食、形体消瘦、贫血、长期腹泻等。因此必须重视慢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以下介绍可以居家防治慢性胃炎的几个中医妙招: 药膳食疗 生姜和胃茶:生姜3片、红茶适量,共置茶杯中、以...

阅读全文
胃炎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前者多为继发性;后者多为原发性,更为多见。 本病属中医“胃瘅”、“胃络痛”、“胃痞”等范畴。《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是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较早描述。 胃炎小儿捏脊疗法一 操作规程:揉板门100次,补脾经3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推四横纹50次,顺时...

阅读全文
胃下垂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14 | 15 阅读

胃下垂是指由于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弛而导致百的位置低于正常以下。临床上以高瘦女性多见,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常见上腹坠胀、疼痛不适,可伴有胃脘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腹泻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胃痞”范畴。 病因: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素体虚弱。 病机:脾虚气陷,无力托举。 病位:胃,与脾有密切联系。 病性:以虚证为主,兼有实证。 【主穴】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百会。 【配穴】肝郁气滞型配太冲、期...

阅读全文
高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3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 实际拼音: Gāo Liɑnɡ 别名: 蜀黍 来源: 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 嫩株含氰甙类杜林甙(即叶下珠甙,dhurrin 即 phyllanthin,C[XB]14[/XB]H[XB]17[/XB]O[XB]7[/XB]N)。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燥湿...

阅读全文
舌尖上的“水八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3 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3集来到了安徽省芜湖市的六郎镇,这里的“水八仙”等特色美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芜湖,横跨长江南北,襟江带河,湖塘密布,古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素有“千湖之城、鱼米之乡、半城山半城水”等美称。这里物产丰富,不仅出产山珍,更盛产鱼虾蟹鳖,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水禽和众多的水生植物。 芜湖以其丰富食材的“材中心”、地理位置的“位中心”,以及菜系风味“甜不过江浙,淡不过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