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胃气不降" 的结果

找到 29 条相关结果

细嚼砂仁治呃逆
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呃逆频频,扰人烦己,中医专家推荐细嚼砂仁有立竿见影之效。 验方 砂仁3克,放入口中嚼烂成糊状,缓缓咽下。病轻者当下即可止呃,病程长且顽固者,或症状缓解后呃逆又起的,依前法治之,需多服几次才能稳定。 评 呃逆一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其病机总属胃气不降使然。我们多年在临床中单用砂仁治疗呃逆,疗效满意。考砂仁一药“味辛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行郁消满……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冲和条达,不...

阅读全文
口臭可知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8 阅读

口臭患者多不能自觉口臭的存在,周围的人却能感觉到强劲的臭味,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味,给本人形象带来不少损伤。更重要的是,根据口臭还可以初步判断出疾病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口臭。 口腔炎性疾病,多为粪臭味。若刷牙不规范,口内食物残渣积存时间过久,或龋齿空洞食物残渣积存,郁久化热,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可发出一种类似粪臭的味道。另外,牙周疾病是牙龈感染化腐成脓,会产生腐臭...

阅读全文
精气神 | admin | 2025-05-30 | 15 阅读

【气】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等。指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等。临床上所说的“气”,多数是指脏腑机能失调引起的病状,如“胃气不降”、“肝气犯胃“等。...

阅读全文
呃,呃,呃“打嗝”不止,中医教您怎么办?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0 | 15 阅读

你是否有过吃饭太快,一不留神导致空气吸入体内,而禁不住地“呃”“呃”的体会,这就是呃逆,俗称“打嗝”,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呃声或低或高,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有时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影响说话、进食等,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 正常人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肌肉,称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当进食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

阅读全文
升降失常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升降失常】指胃气不降,脾阳不升,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理现象。表现为腹胀、嗳气、厌食、泄泻等证候。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条。...

阅读全文
胃气不降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11 | 14 阅读

胃气不降】胃气以通降为顺,如因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阻滞等原因,均可导致胃失和降,甚则“胃气上逆”。主要症状有不思饮食,胃部胀满,嗳气,呃逆,或胃脘疼痛,呕吐等。...

阅读全文
血当归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8 | 14 阅读

《中华本草》:血当归 实际拼音: Xuè Dānɡ Guī 别名: 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 来源: 药材基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chalepensis Mill.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由本品中提取的血当归甲素(磷酸铵镁)对小动脉和微动脉有直接收缩作用,并能促进纤维蛋白生成,加快血凝过程,此外,其止血作用...

阅读全文
胃主降浊
身形脏腑 | admin | 2025-05-08 | 14 阅读

【胃主降浊】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消化饮食主要就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胃燥脾湿相互协调,饮食乃能消化。脾主升清,水谷之精微赖以上输和生化;胃气以下降为顺,把初步经过消化的饮食(包括食物残渣)继续推向下行,即所谓“降浊,它和脾的“升清”作用是相反相成。如胃气不降,就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阅读全文
牛舌草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30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牛舌草 出处: 《江苏药材志》 实际拼音: Niú Shé Cǎo 来源: 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多分枝。叶互生,具柄;叶长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略呈波状。花序顶生,通常具叶,花簇呈轮状排列;花被6,黄绿色,2轮,宿存;雄蕊6,排列成3对,花丝细弱,花药基部着生;子房具棱,1室,花柱3,柱头...

阅读全文
针灸临床治病八法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8 | 13 阅读

中医药临床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这是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所倡用的方药治则。针灸不同于方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根据《灵枢》所述,针灸治病八法:调、通、引、决、温、劫、补、泻。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故在此主要讨论其他六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其中的调、通、引、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