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肾足少阴之脉" 的结果

找到 12 条相关结果

中医中的解剖学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9 阅读

中医解剖学包括脏腑、经络、官窍等为主要内容的器官形态结构,同时器官的位置、精气血津液也囊括其中,相较现代解剖学范围更广泛,与临床实践联系更密切。 中医解剖学内容的整理,不仅有助于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完善也有促进作用。 一篇名为“《Nature》文章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竟是中医的三焦?”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虽然其中不免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阅读原文可以了解现代医学新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

阅读全文
中医中的解剖学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中医解剖学包括脏腑、经络、官窍等为主要内容的器官形态结构,同时器官的位置、精气血津液也囊括其中,相较现代解剖学范围更广泛,与临床实践联系更密切。 中医解剖学内容的整理,不仅有助于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完善也有促进作用。 一篇名为“《Nature》文章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竟是中医的三焦?”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虽然其中不免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阅读原文可以了解现代医学新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

阅读全文
《针灸甲乙经》论脐与脐疗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15 阅读

一一肾足少阴之脉......从横骨中挟脐,循腹里上行而入肺。(《针灸甲乙经·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一一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灸三壮。(《针灸甲乙经·卷三第十九》) 一一脐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灸脐中。......脐疝绕脐痛,石门主之。......奔肫......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 脐下积,疝瘕,胞中有血,四满主之。脐疝绕脐而痛,时...

阅读全文
经脉—《黄帝内经·灵枢》第十篇
黄帝内经·灵枢 | admin | 2025-06-10 | 13 阅读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阅读全文
《内经知要》经络
内经知要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故手太阴肺脉起于中焦,当胃之中脘也。十二经者,营也,故曰营行脉中。首言肺者,肺朝百脉也,循序相传,尽于肝经,终而复始,又传于肺,是为一周】,下络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故络大肠。凡十二经相通,各有表里,在本经者曰属,他经者曰络】,还循胃口【还,复也。循,绕也。下络大肠,还上循胃口】,上膈属肺【身中膈膜,居心肺之下,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

阅读全文
八脉交会穴的交通途径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31 | 12 阅读

在八脉交会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八脉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相交通而会于其穴,是经交而穴通。 公孙通冲脉 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与冲脉在腹部关元、大趾和胸中等处相交通。《灵枢·经脉》载:“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入腹。”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曰:“…历公孙…入腹经冲门、...

阅读全文
经脉连环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7 | 9 阅读

①此篇目萧本原无,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余则”二字以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盛有”二字上,从《灵枢》卷三第十《经脉篇》及《甲乙经》卷二第一上篇补入。自“余则”二字以下至末,见《灵枢·经脉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一上篇。编者按:萧氏注《黄帝内经太素》未见仁和寺本,故谓:“自‘余则’二字以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②”今自篇首至杨上善注“腑脉必”以上,据仁和寺本补齐。“腑脉必”以下至“余则肩...

阅读全文
八脉交会穴与会合途径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05 | 9 阅读

一、公孙与内关 脾经公孙(通冲脉)和心包经内关(通阴维),主要通过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冲脉和阴维脉会合于胃、心、胸。其具体途径分别是: 1、会于脾胃。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属脾络胃……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下膈,历络三焦。”故滑伯仁注:“历络于三焦之上脘、中脘。”而《十四经发挥》也说:“冲脉者……其在腹也,行于幽门、通谷。”又说:“阴维……与足太阴会于腹哀。”滑伯仁注曰:“...

阅读全文
咽喉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19 | 7 阅读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

阅读全文
心腹痛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4 | 7 阅读

经义《举痛论》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