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肠痈" 的结果

找到 460 条相关结果

金银花酒(痈疽、疮疡、发背)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25 阅读

【来源】《医方集解》 【配方】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2碗,煎取半碗,再入酒半碗,略煎分3份。 【主治】疮肿,肺痈,肠痈。 【用法】早、午、晚各服1份,重者1天2剂。...

阅读全文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3 | 22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

阅读全文
痈疽(二之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夫痈疽疮疖者。皆由气血不利。喜怒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调。使五脏六腑之气。怫郁于内。以致阴阳乖错。气血凝滞而发也。亦有久服丹石燥热之药。热毒结深。而发为痈疽也。夫此疾多生于膏粱富贵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腻炙爆。安坐不劳。嗜欲无节。以致虚邪热内攻。煎熬气血而成也。痈者壅也。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其脉数浮。疽者沮也。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其脉沉数。疮者其总名也。疖者有头小疮也。经云。...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十)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6 | 20 阅读

1、菇耳茶。 原料:山慈菇1g、苍耳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痈疽疔肿;恶疮;黄疸。 2、菇淡茶。 原料:山慈菇1g、淡菜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利咽。 用途:慢性咽炎;口臭。 3、土茯苓茶。 原料:十茯苓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

阅读全文
薏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4 | 19 阅读

一、功效主治 健脾,渗湿,止泻,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阑尾炎。常用量9~30克。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1、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稍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2、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3、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4、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

阅读全文
败酱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4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败酱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Bài Jiànɡ 别名: 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植物名实图考》),苦猪菜(《江西中药》),苦斋公(《四川中药志》),豆豉草、豆渣草(《重庆草药》),白苦爹、苦苴(《闽东本草》)。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

阅读全文
《刘涓子鬼遗方》卷第四 痈疽、疮疖、熛疽等证治方
刘涓子鬼遗方 | admin | 2025-06-04 | 18 阅读

治痈疽肿,松脂帖方。黄柏 芎穷 白芷 白蔹 黄芪 黄芩 防风 芍药 菵草 白蜡 当归 大黄(各一两) 细辛(二分) 膒脂(三两) 松脂(二斤)上十六味切,曝干极燥,微火煎三上下,手不得离,布绵绞去滓贴之。治痈疽肿,松脂帖方当归 黄芪 黄连 芍药 黄芩 大黄 腊蜜 芎穷(各一两) 松脂(一斤半) 陈膒脂(各一合半) 上十味细切,合煎,微火三上下,膏成绵绞去滓,向火涂纸上贴之。治痈疽肿,松脂帖方松脂(...

阅读全文
骑竹马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5 | 18 阅读

  【概述】 骑竹马灸是一种操作较为特殊的艾灸法。记载于宋·《备急灸疗》:“令患者……靠尾闾骨坐于竹杠上,两足悬瘭,俱不要着地,悬身正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具体操作之法有不程度的改进。本法在人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痈疽之症:“背脑疽、肠痈、牙痛、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侧,风痹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现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上也有使用,并经实验动物观察,骑竹马灸确...

阅读全文
忽布筋骨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 出处: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实际拼音: Hū Bù Jīn Gǔ Cǎo 别名: 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洗净,除去须根,晾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基部分枝,具短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矩圆...

阅读全文
鳖甲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9 | 18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甲胶 实际拼音: Biē Jiǎ Jiāo 别名: 别甲胶 来源: 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 生境分布: 主产山东、河北。 炮制: 原料:鳖甲、阿胶、冰糖、黄酒、香油。先将鳖甲浸泡7天,清水洗刷后,取出下锅煮和以上其它原料浓缩成胶,凝固后切成长条形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 滋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