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肠澼" 的结果

找到 116 条相关结果

骨折后4饮食误区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2 阅读

骨折后病人(特别是术后病人)由于骨和软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需要,医生往往叮嘱病人:营养要跟上,骨头才长得快。但不少病人或家属在饮食方面经常存在一些所谓的“忌口”误区。 豆腐是“发物” 民间有人认为豆腐是“发物”,骨折术后吃了伤口会感染,故要忌口,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从医学上讲,伤口是否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细菌污染、皮下积血、引流不畅、消毒不严、营养不良等。豆腐性味甘、咸、寒、平,营养丰富,含蛋白...

阅读全文
《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1 阅读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藏。人六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人五藏则(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

阅读全文
赤石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赤石脂 实际拼音: Chì Shí Zhī 英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

阅读全文
苦参橘皮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9 阅读

《千金》卷十五:苦参橘皮丸 名称: 苦参橘皮丸 别名: 苦参丸 处方: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一作鬼箭羽)、黄柏、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以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 功能主治: 热毒痢。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饮送下,1日3次。稍加之。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苦参治心腹结气,黄连治肠澼腹痛,黄柏治五脏脾胃结热,鬼臼避恶气不祥,蓝青...

阅读全文
凉血地黄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8 阅读

《脾胃论》卷中:凉血地黄汤 名称: 凉血地黄汤 处方: 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 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 当归各1.5克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 《青囊全集》卷上:凉血地黄汤 ...

阅读全文
藜芦真假鉴别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藜芦又山葱、梨卢,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每年5-6月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即可入药。藜芦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经,具有吐风痰、杀虫毒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疥癣、恶疮等症。《本草经疏》载:“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膈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

阅读全文
大瘕泄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大瘕泄】《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陈瑞孙《难经辨疑》指出:「大瘕泄,即肠澼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痢疾。(圊,即厕所)...

阅读全文
苦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7 | 17 阅读

苦菜的功效: 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滇南本草》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本草纲目》载“治血淋痔疹”。脾胃虚寒者忌食。 补血保健:苦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清热解毒:苦菜中含有蒲公英醇、胆碱等成分,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黄疸性肝炎、...

阅读全文
藜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藜芦 实际拼音: Lí Lú 别名: 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 来源: 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以根部或带根全草入药。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性味: 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祛痰,催吐,杀虫。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疥癣,灭蝇蛆。 用法用量:...

阅读全文
高良姜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国药典》:高良姜 实际拼音: Gāo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A ALPINIAE OFFICINARUM 别名: 风姜、小良姜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