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肠寄生虫" 的结果

找到 40 条相关结果

石榴皮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中国药典》:石榴皮 实际拼音: Shí Liu Pí 英文名: PERICARPIUM GRANATI 来源: 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 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

阅读全文
哺露疳
儿科杂病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哺露疳】病因同丁奚疳。常为丁奚疳的进一步发展,患儿极度消瘦,时有寒热,腹大,颈细,食多吐逆,泄泻无度。常兼有肠寄生虫疾病。...

阅读全文
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甜梅。「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

阅读全文
荨麻疹电针疗法
电针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荨麻疹是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种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痉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足,卫外不固,受外界邪毒而诱发。或风热、风寒外袭肌表,营卫不和;或鱼虾、萦腥发物,肠寄生虫等肠胃湿热蕴积,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泄,郁于皮毛滕理之间而发;或由情志不畅,冲任失调,复感风邪搏于肌肤。平素体畅,或久病耗伤...

阅读全文
湿疹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湿疹为体内外过敏原在体内引起迟发型变态性皮肤病,神经功能障碍,亦能导致本病。另营养失调,消化不良胃肠疾病肠寄生虫,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诱发本病。类属祖国医学所称“湿疡”“湿毒”“浸淫疮”。急性系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慢性系病久耗血,以致血虚生风生燥,风燥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取穴】主穴:肺、肾上腺,相应部位。配穴:大肠、枕、脾、肝、内分泌。 【验案】用耳针治疗湿疹20余例,疗效满意...

阅读全文
黄花菜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0 | 15 阅读

《中华本草》:黄花菜子 实际拼音: Huánɡ Huā Cài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黄花菜Cleomeviscoa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e viscosa L. 采收和储藏:7月份果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 原形态: 黄花菜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全株密被粘质腺毛与淡黄色柔毛,有恶臭气味。叶为具3-5(-7)小叶的掌状复...

阅读全文
小果皂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功能主治】驱虫;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肠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研末,1-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烧存性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刺,果实有驱蛔虫,痈疽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阅读全文
茜草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30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茜草根 出处: 《本经》·原作茜根 实际拼音: Qiàn Cǎo Gēn 别名: 血见愁(《土宿本草》),过山龙(《格致余论》),地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植药志》),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土丹参、四方红根子(《...

阅读全文
石榴的花、皮、根皮、叶均可入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4 阅读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这首词的词牌为《贺新郎》,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雕梁画栋,桐阴蔽日,乳燕翻飞,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

阅读全文
贯众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贯众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Guàn Zhònɡ 别名: 萹苻、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本经》),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伯萍、乐藻(《别录》),草鸱头(陶弘景),伯药、药藻(《经典释文》),凤尾草(《本草图经》),蕨薇菜根(《滇南本草》),黑狗脊、贯仲、管仲(《纲目》)。 来源: 主要为鳞毛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