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肝胃" 的结果

找到 316 条相关结果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吴茱萸的来历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吴茱萸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它作为贡品进献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的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不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中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益心安神茶(四)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1、郁芦茶 原料:郁金5g、藜芦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痰。 用途:风痰目眩头晕、四肢麻木。 2、郁葱茶 原料:郁金5g、葱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通络。 用途:经常尿血。 3、郁蒲茶 原料:郁金5g、蒲黄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血,疏...

阅读全文
嘈杂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嘈杂】是一种胃烷、心口部位的症状,虞搏《医学正传》谓:「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侬不自宁之状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烷作痛……。」其痛往往得食即止。多因痰火、肝胃不和、胃热、血虚等所致,是溃疡病和胃炎等病较常见的症状。...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中医的读与用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唐代大诗人陆游有两名极富哲理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单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也极力强调把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互相印证,即可检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又可以使实践知识得到更深一步的科学说明,他的名著《昆虫草木略》就是这样写成的。他说,农民熟识田野生物,但不通晓书本的意思,读书人通晓书本之意,却又不晓田野之物,所以必须实地观察生物,再...

阅读全文
海藻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22 阅读

《中国药典》:海藻 实际拼音: Hái Zǎo 英文名: SARGASSUM 来源: 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 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 大叶海藻:皱缩卷曲...

阅读全文
腹胀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1 | 21 阅读

1方(厚枳散) 【药物】厚朴、枳壳各1克。 【制法】研为细末(或用姜汁、黄酒调)。 【用法】敷跻,每周换药1次。用于各种腹胀。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备注】肝胃不和者加香附0.5克;脾胃虚寒者加用生姜汁调膏;寒邪腹胀加用生姜汁、葱汁调膏;郁证腹胀加柴胡0.5克;痰饮腹胀加香附、半夏、获笭各0.5克,生姜汁调膏。 2方 【药物】公丁香、肉桂、苍术各适量。 【制法】研细粉。 【用法】贴跻。用...

阅读全文
和法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6-05 | 20 阅读

【和法】是利用药物的疏通调和作用,以达到解除病邪的目的。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肝胃等方法。凡热性病邪在表,或已入里而有燥渴,说胡话等实证的,都不能使用本法。...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