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肝旺脾虚" 的结果

找到 10 条相关结果

健脾疏肝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28 | 19 阅读

【健脾疏肝】是治疗肝气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肝旺脾虚,即木克土证)的方法。肝旺脾虚,症见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培土用白朮、茯苓、薏苡仁、山药等;抑木用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

阅读全文
春季养生应注重舒肝顺气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18 阅读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万物复苏之际,肝气旺盛生发,如果“升发太过”,或“升发不及”,都会引起不适,甚至生病。而情志舒畅,顺时养肝,可保平安。 “肝”是新陈代谢的枢纽 为何说“春气和肝气是相通”的? 这要从“肝”在机体新陈代谢中的地位说起,现代医学说,肝脏是人体内生化反应的中心,在这个“化工厂”里,一方面合成器官细胞所需要的生化物质;一方面降解处理器官细胞的代谢产物。 古人说,“肝,其地在血海,故其...

阅读全文
太白穴--脾系统的首选保健大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足太阴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也属土。“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里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 太白穴位丁脚的内侧缘靠近足大趾处,是脾经的原穴。所谓原穴,就是这条经络上具有统摄作用的穴位,它对相对应的脏腑十分重要。所以说太白穴对于脾系统的保健来说非常重要。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

阅读全文
春季肝气正当令 养肝护脾6“妙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春天的时候,时令给你的身体注入了阳气,人的身体有个本能,就是一旦有了动力,它就要冲击身体原来就有的病灶,并将病邪驱赶出境,这就好像勤快的家庭主妇,看到屋子脏乱一定要打扫一样。这种力量是借助肝脏来表现的,春天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此时的肝脏就像春天的树木正当生叶发芽之机。这时人最容易生气发火,肝胆相表里,肝脏的火气要借胆经的通道才能外发,所以好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嘴里发苦,肩膀酸痛,头皮...

阅读全文
香连治中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4-23 | 16 阅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香连治中汤 名称: 香连治中汤 处方: 广木香2.5克 潞党参6克(米炒)黑炮姜1克 炒广皮3克 小川连2克(醋炒)生冬术4.5克 清炙草1.5克 小青皮2克 功能主治: 清肝健脾,和中止泻。治肝旺脾虚,大便飧泄,肠鸣腹痛,欲泄而不得畅泄,里急后重,脉左弦右弱。 用法用量: 水煎服。 ...

阅读全文
泄泻的针灸治疗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7 | 11 阅读

泄泻又称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质清稀,或呈水样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多见。 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引起的腹泻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泄泻的病变主要在脾胃。脾胃正常,则水谷得化,水湿得运,小肠则能司分清泌浊,大肠则能承传导燥化。 急性泄泻,多由饮食不当,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因感受寒湿暑热之邪,客于肠胃,脾胃受困,邪滞交阻,气机不...

阅读全文
痛泻要方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5 | 9 阅读

《丹溪心法》卷二:痛泻要方 名称: 痛泻要方 别名: 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 处方: 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 功能主治: 补脾泻肝。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用法用量: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久泻者,加炒升麻18克。 备注: 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

阅读全文
平肝健脾方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4 | 7 阅读

罗成仁方:平肝健脾方 名称: 平肝健脾方 处方: 赤芍18克,川芎18克,当归12克,丹参18克,郁金18克,牛膝18克,茺蔚子18克,刺蒺藜18克,蝉蜕12克,神曲12克,焦山楂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 平肝健脾。主肝旺脾虚。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阅读全文
小儿厌食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04 | 7 阅读

厌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不思乳食的一种常见病证。产生厌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平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食欲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家长往往缺乏保育知识,片面强调给予高营养的滋补食品,乱投杂食,或恣意投其所好,养成偏食习惯,遂使牌失健运,胃不思纳,产生厌食。《张氏医通》指出:“恶食有虚实之分,实则心下闷痛,恶心口苦,二陈加黄连、积实,虚则倦怠,色萎黄...

阅读全文
正体主治大法
正体类要 | admin | 2025-06-23 | 2 阅读

●胁肋胀痛,若大便通和,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若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血停滞也,用当归导滞散通之。《内经》云∶肝藏血,脾统血。盖肝属木,生火侮土,肝火既炽,肝血必伤,脾气必虚。宜先清肝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肌肉不致遍溃;次壮脾健胃,则瘀血易溃,新肉易生;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肚腹作痛,或大便不通,按之痛甚,此瘀血在内也,用加味承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