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肝为刚脏" 的结果

找到 14 条相关结果

火疗的藏象学说原理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20 阅读

藏象学说又称“脏象学说”“脏腑学说”。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推测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五脏为...

阅读全文
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巨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近日,一篇关于“生气一小时=熬夜6小时”的微博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足见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深远影响。工作生活不顺意,总爱抱怨生气,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听听中医怎么说。 经常生气 百病丛生 现实生活中,但遇到不愉快、不顺心时,明知“气大伤身”,还是会大发雷霆。其实,每一次生气,对身体来说都是一次“地震”,生气的瞬间对身体产生巨大影响,是不可逆的损伤。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生气1小时造成的...

阅读全文
护肝应警惕不良生活习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肝脏是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护肝先要做到不伤肝,即使是很小的肝脏损伤也可能危及生命。为此,特整理生活中几大伤肝“杀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告诉你如何远离它们。 经常熬夜 夜生活的丰富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经常熬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的肝病都被“熬”了出来。 专家介绍说,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

阅读全文
三月疏肝解郁好时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15 阅读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草木繁荣,人体内肝气也会随着环境而生发,此时是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最好的时节。应用中医各种治法,调治肝气郁滞,可谓事半功倍矣。 气郁体质易患多种疾病 气郁体质的人,常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情绪激动、急躁易怒,或紧张、焦虑不安,或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觉害怕或易受惊吓,常有乳房及两胁部胀痛、胸闷感,经常无故叹气,咽喉部常觉有异物堵塞,一般多失眠。 此类人易患以下疾病:失眠、偏头痛...

阅读全文
高血压针灸治疗效果佳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为常见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一般40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应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在90毫米汞柱以内。但是,其标准可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例如年龄增长十岁,收缩压可相应增高十毫米汞柱,而舒张压的正常标准则不随年龄而变异。 本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即症状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高级神经机能活动紊乱,皮层下部的血管舒张收缩中枢形成固定兴...

阅读全文
春季养肝四要诀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4 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季养生从春天开始。中医认为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与四时之春相应。春季草木萌发,万物复苏,是肝相应之季,故春季养肝正当时。饮食宜清淡柔和,少食辛燥。睡眠充足,适量运动。舒展心情,勿急勿燥。春季养肝要注意4个方面。 睡子午觉 每天子时和午时处于睡眠状态,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足少阳胆经旺,晚上11点以前入睡,睡眠质量最佳。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

阅读全文
菊花:枕中美梦方 花中灭火器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7 | 12 阅读

到了秋天,山野间的菊花就开始慢慢绽放,白的灵动,黄的可爱,凑近一闻,神清气爽。许多人喜欢到野外采摘一些放到家里的花瓶中慢慢观赏,有的直接种在家里阳台的花盆中,一株株、一朵朵的随风摇曳。 菊花头下枕 美梦香得很 菊花枕在中医古籍中原来早有记载,《本草纲目》即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用作菊花枕的菊花以怀菊花最为有名。菊花枕有平肝明目、降压等功效,而且阴干之后的花瓣软硬适中,很适合作为中医药枕的...

阅读全文
柔肝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12 | 11 阅读

【柔肝】是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方法。肝阴虚,表现为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有时头晕耳鸣。爪甲色淡,或夜间睡眠不好,多梦,口干缺少津液,脉细弱。可用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药。“肝为刚脏”,赖血以养,所以须用养血之品,使肝得所养。...

阅读全文
肝为刚脏
身形脏腑 | admin | 2025-05-08 | 10 阅读

肝为刚脏】肝喜条达舒畅,既恶抑郁,也忌过亢,肝的所谓“刚脏”之性,主要体现在“肝气”方面,当受到精神刺澈时,使人易于急躁发怒,这叫“肝气太过”;相反,如果肝气不足,就会使人产生惊怕的症状。肝和胆相表里,肝的刚脏作用常须胆的配合才能体现。...

阅读全文
典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中《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疾病病名成语典故●五劳七伤(五痨七伤)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1 | 9 阅读

源于中医理论的“五劳七伤”这个成语,本指五种劳作过度损耗五脏和七种损伤身体的情形;现多用来形容身体虚弱多病至极。也作“五痨七伤”。典见《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医系统理论著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其《宣明五气篇》上句所讲的意思是,五种劳伤的病因,即长久的看视会伤及精血、长久的躺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