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罐疗" 的结果

找到 210 条相关结果

小儿腹泻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小儿腹泻是由外感邪气或者内伤于乳食而造成的一种胃肠道疾病,此症以婴幼儿夏秋季发病居多。现代医学儿科中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属此类范围。临床表现为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粪便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粪质如水样。一般分为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脾胃有热和脾肾亏虚3型。 一、外感风寒 (一)症状 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夹有较多泡沫,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食指侧(靠近大拇指方向)的皮...

阅读全文
中风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上肢瘫痪取大杼、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肩贞、臂中;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飞扬、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仓、委中、丰隆、三陵泉。 操作规程: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拔罐法、罐后加灸法,均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 技术二 拔罐部位:华佗夹脊穴、风门、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甲、下关、颧髎、大椎。 操作规程:采用梅花针叩刺华佗夹脊穴,及风门,余穴施以毫针刺,均留...

阅读全文
小儿疳积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寄生虫病等引起,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临床主要症状有:初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继而烦躁哭闹、睡眠不好、喜俯卧、手足心发热、口渴、午后两颧骨发红、大便时干时稀;最后见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头大颈细、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一般分为饮食不节、脾胃亏虚和感染寄生虫2型。    一、饮食不节、脾胃亏虚 ...

阅读全文
夏天湿气重 6招妙祛湿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0 阅读

炎炎夏日,你是否有疲乏困倦、食欲减退、口中黏腻、大便溏泄,甚至失眠心烦、口舌生疮等现象?身体出现以上症状,很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引起。夏天气温高,天气闷热,尤其今年降雨多,气候潮湿,加上夏季人们贪食冷饮等导致湿邪入侵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如果不加以调理,还容易患上皮肤、泌尿生殖、心脑血管、肝胆系统等一系列疾病。 什么是湿气?专家解释,“湿”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 为长夏之主...

阅读全文
鼻出血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鼻出血可由外伤引起,也可由鼻病引起,如鼻中隔弯曲,鼻窦炎、肿瘤等,有些全身疾病也是诱因,如高热、高血压等;妇女内分泌失调,在经期易鼻出血,称为“倒经”,天气干燥、气温高也可引起鼻出血。临床症状鼻出血多见一侧发生,少的仅在鼻涕中带有血丝,多的则从一倾4鼻孔流出鲜血,甚至从口中和另一侧鼻孔同时流出鲜血。鼻出血易引起患者紧张,但越紧张,出血越严重。一般分为肺热和胃热2型。 一、肺热 (一)症状 鼻出血...

阅读全文
神经性皮炎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患处皮肤。 操作规程:病灶局部常规消毒,以梅花针中度叩刺,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血迹。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反应点、避开皮损、左右上下各一,共4穴。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捏起穴位处皮肤肌肉,右手持小号三棱针,快速刺下皮下,针尾下压,针尖挑起穴位处皮肤,加...

阅读全文
拔罐的发展简史
拔罐文化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先秦时期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我国远古时代医家,是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关于角法治病的记述:“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就表明我国...

阅读全文
夏季脾胃病有虚实,中医外治、食疗来调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并将精微...

阅读全文
瑶族医药:飞出大瑶山的金凤凰
瑶医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瑶族与古代的“荆蛮”渊源关系密切,瑶族主要源于蚩尤九黎部落,是蚩尤九黎部落成员的后裔与湘江、资江、沅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瑶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散在世界各地,集中在东起广东乳源五岭山脉,西至云南勐腊金平哀牢山,南达云南河口大围山和广西防城十万大山,北至湖南辰溪山区,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瑶族同胞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瑶族地...

阅读全文
银屑病的拔罐疗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大椎、陶道、肝俞、脾俞、夹脊。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大椎、陶道、双侧肝俞及脾俞,拔罐5~10分钟,以每穴出血0.3-0.5ml为度。胸椎5~6、腰椎1~2夹脊穴采用针罐法。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附: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技术二 拔罐部位:大椎、陶道。背部、及上肢病变,加肩胛冈;头部病变加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