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刺论" 的结果

找到 27 条相关结果

缪刺
针灸疗法 | admin | 2025-05-28 | 21 阅读

【缪刺】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阅读全文
缪刺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三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6 | 18 阅读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

阅读全文
厥逆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经义(并附释义)《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详本篇之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喑,声不能出也。俳,肢体偏废也。今人见此,必皆谓之中风,而不知由于内夺,由于肾虚。盖声出于肺而本乎肾,形强在血而本乎精,精气之本皆主于肾,故少阴不至则为厥。又《调经论》曰∶志不足则厥。《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观此诸论,则非风之义可知矣。故凡治此者,当以前非风证治第三条等法主...

阅读全文
《濒湖脉学》二蹻为病
濒湖脉学 | admin | 2025-06-07 | 14 阅读

二蹻为病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蹻之络。阳络者,阳蹻之络。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王叔和《脉经》曰:阴蹻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蹻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 痹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的基本原理
飞针 | admin | 2025-05-26 | 14 阅读

飞针技术属于针灸技术的一类,其治病原理基本上与传统针灸相同。结合针灸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我们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原理两个方面来阐释飞针技术的作用机制。 中医理论原理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共同组成的,经脉除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两大组成部分以外,还包括隶属于十二正经的皮部、经筋、经别等;络脉繁多,大小长短不尽相同,大的主要有十五络脉,小的则遍布全身,由浮络、孙络等组成,这...

阅读全文
巨刺
针灸疗法 | admin | 2025-05-08 | 14 阅读

【巨刺】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经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阅读全文
量缪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5 | 13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八第六十三《缪刺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三。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缪刺,未得意也,何谓缪刺?岐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更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此阴阳二邪俱盛,从于皮毛,至于五脏,故以五脏为次也。平按:《甲乙》无“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九...

阅读全文
伤后腹胀、食少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4 | 12 阅读

损伤之后,特别是内伤之后,都会出现个同程度的腹胀、纳食差的症状,常见的如胸腹部损伤、脊柱外伤等则会出现明显的腹胀纳呆症状。因为外伤后胃肠及腹膜受到刺激使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致肠气积郁,对因肝脾挫裂伤患者引起的腹腔内积血,不但腹胀明显,还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拒按等症状。此时应严格禁食水,必要时采取紧急外科处理。腹胀食少的另一个原因是伤后失血耗气,以致气血虚损,牌阳个振,胃阴不足,则三焦气化不利, 水道不...

阅读全文
腰俞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腰俞 Yāoshū《素问·缪刺论》 腰俞-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配伍】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阅读全文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针刺 | admin | 2025-06-04 | 11 阅读

——《针灸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一)生理功能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由于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