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续筋骨" 的结果

找到 146 条相关结果

漏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5 | 23 阅读

《中国药典》:漏芦 实际拼音: Lòu Lú 英文名: RADIX RHAPONTICI 别名: 狼头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

阅读全文
《尚书·禹贡》中的动植物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是公认的先秦古文,记载了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如尧舜的禅让、夏禹治水和统一中国、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和统治东方各囯等。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治国方略、教育、卫生、刑法、典章制度等,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史记·五帝本纪》谓:“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阅读全文
补骨脂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5 | 20 阅读

《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骨脂丸 名称: 补骨脂丸 处方: 补骨脂120克(炒香)菟丝子120克(酒蒸)胡桃肉30克(去皮)乳香 没药 沉香(各研)7.5克 制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纵欲无度,下元虚败,手脚沉重,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温酒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补骨脂丸 名称: 补骨脂丸 ...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燥门|解热生津:牡丹皮 五味子 乌梅 枇杷叶 兰草 马兜铃 款冬花 ...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9 阅读

牡丹皮牡丹皮寒泻火伏,养真血气破结蓄,专主无汗之骨蒸,又补神志之不足。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味辛苦,无毒。阴中微阳。入足少阴、手厥阴经。主吐血衄血瘀血,热留肠胃不散。消打扑瘀血,续筋骨,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破坚 ,下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疗疮痈排脓止痛及下部生疮成洞,皆养真血而破瘀血蓄血之功也。又治冷气,散诸痛结及中风螈 ,痉、惊痫、...

阅读全文
买麻藤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买麻藤 出处: 《纲目拾遗》 实际拼音: Mǎi Má Ténɡ 别名: 买子藤(《广东通志》),驳骨藤(《陆川本草》),大节藤、乌骨风、麻骨风、黑藤、鸡节藤、鹤膝风、小木米藤(《广西药植名录》),脱节藤、竹节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接骨藤(《全展选编·外科》)。 来源: 为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的茎叶或根。 原形态: 木质藤本,长12米或更长。茎枝圆...

阅读全文
活血化瘀药之庶虫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庶虫又名土鳖虫。味咸,性寒,属活血化瘀药。有破瘀血,消症瘕,续筋接骨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活血通经,消症瘕的药方有大黄庶虫丸:大黄、庶虫、干漆、蛴螬、亦芍、甘草,桃仁、生地黄、虻虫、水蛭、黄芩、杏仁,蜜丸,每个一钱(市场上有成药出售)。主治血瘀不通引起的经期小准、经闭不通,积聚痞块、血瘀腹痛、身体瘦弱、午后发烧、肌肤甲错(高度的干燥不润)、干血痨症。遇有上述诸症。 在猩红热、丹毒等急性热病中,或其他...

阅读全文
接骨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Jiē Gǔ Dān 别名: 象耳朵(《云南中草药选》),大葫芦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鞘柄木的茎皮或叶。全年可采。晒干研粉或鲜用。 原形态: 鞘柄木,又名椴叶叨里木。 落叶小乔木,高2~4米。树皮暗褐色,有椭圆形皮孔;小枝具环形叶痕。单叶互生,宽卵形,长12~16厘米,宽8~12厘米,先...

阅读全文
草部下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7 | 17 阅读

 灯心 味淡,性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胸腹邪气,清心定惊,除热利水,烧灰敷金疮止血,疗小儿夜啼,吹喉中治急喉痹甚捷。按∶灯心味淡,五脏无归,专入小肠利水。诀曰∶小肠受盛与心应,故又入心经。烧灰性凉,宜治疗如上。  石斛 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补虚羸,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浓肠胃,定志除惊。去根,酒浸一宿,曝干酥炙用,陆英为使,恶寒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阅读全文
蜇虫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中华本草》:蜇虫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实际拼音: Zhē Chónɡ 英文名: Ground Beetle 别名: 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雌虫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2.Stele...

阅读全文
肉桂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肉桂 实际拼音: Ròu Guì 英文名: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