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络理论" 的结果

找到 61 条相关结果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黄帝与《黄帝内经》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讨论医学问题,传说《黄帝内经》为黄帝所著。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素问》和《灵枢》是它的两部分,其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的五百年间。从内容上看,该书是战国至秦汉医家将以前历代口耳相传的医学经验进行收集整理汇聚而成的,...

阅读全文
刮痧的历史及发展
刮痧文化 | admin | 2025-05-28 | 19 阅读

刮痧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刮痧是砭石疗法或刺络疗法的一种,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薪火相传,沿用不废。 相传在远古时期,人类在发明火的时候,在用火取暖时发现火在烤到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会很舒服。后来人类又发现当石头被烘烤热了刺激身体时,可以治疗风湿、肿毒(以前的人类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风湿、肿毒)。再后来人类又发现用砭石烤热后来刺破脓肿。渐渐地,当时的人类就...

阅读全文
中医中的解剖学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9 阅读

中医解剖学包括脏腑、经络、官窍等为主要内容的器官形态结构,同时器官的位置、精气血津液也囊括其中,相较现代解剖学范围更广泛,与临床实践联系更密切。 中医解剖学内容的整理,不仅有助于中医规范化的研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完善也有促进作用。 一篇名为“《Nature》文章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竟是中医的三焦?”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虽然其中不免有哗众取宠的成分,但阅读原文可以了解现代医学新发现的人体最新器官...

阅读全文
中医药学称为“岐黄医学”的由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2 | 19 阅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史记》(公元前91年底~90年初)之后,《七略》(公元前6年)之前,全书主要是以黄帝与岐伯等6位属臣问对方式,探讨了医药学知识,自此建构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经过笔者认真研习之后发现,其中传载的医学知识与其成编之前文献所传载的相关内容是一脉相承的。除了《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三者所涉的“养生”,以及《史记》以29例“诊籍”资料...

阅读全文
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原则,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发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等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温经歇寒 《素问界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阴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例……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素问调经论》又说:“血...

阅读全文
针刺麻醉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1 | 18 阅读

一、什么是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的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针刺麻醉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也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针刺麻醉的发展简史 起源时期(1957以前)     在我国应用针灸方法消除或减轻各类疼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药引与引经药的异同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药引的概念 药引是与中药的“定向定位”作用有关的一个概念。药引,可以理解为药或方剂的“引子”,或理解为具有“引子”作用的药,所以药引又称引药,即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是指方中治疗...

阅读全文
夏天足浴 养心防病
中医足疗 | admin | 2025-05-18 | 17 阅读

“洗脚”仅仅是清洁足部卫生的事,而在温水洗脚的同时,延长热水洗足时间这就称之为“泡脚”。洗脚只需10来分钟,又洗又泡则需20~30分钟。在洗足泡足的同时,若把日常养生保健融于其中,再做一做足部的经络、穴位按摩或加入一些相关药物,这就是养足护足之“足浴”。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责任最重,走路靠脚,运动也靠脚,常常又被袜子和鞋子包裹着,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如生脚胼、鸡眼、...

阅读全文
经络穴位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