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紫草" 的结果

找到 622 条相关结果

柳花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4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柳花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Liǔ Huā 别名: 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图说》:"味甘苦淡,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止血,散瘀。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

阅读全文
琉璃草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7 阅读

《中药大辞典》:琉璃草根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实际拼音: Liú Lí Cǎo Gēn 别名: 倒提壶、大赖毛子 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春、秋挖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全株密生白绒毛。茎刚直,叉状分枝。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有柄,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微凸头,基部狭;上部叶无柄,披针形,锐尖。蝎尾状花序牛于茎顶;花紫红色,...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八)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1、紫草茶。 原料:紫草2g、绿茶。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抗菌抗肿瘤。 用途:湿疹、黄疸;痈疡;血痢;淋浊;热结便秘;血尿。 2、紫钩茶。 原料:紫草2g、钩藤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消斑。 用途:小儿斑疹。 3、紫陈茶。 原料:紫草2g、陈皮3g、绿茶3g。 用法:用...

阅读全文
紫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紫草 实际拼音: Zǐ Cǎo 英文名: 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 别名: 硬紫草、软紫草 来源: 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

阅读全文
露桃花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准绳·幼科》卷四:露桃花散 名称: 露桃花散 处方: 露桃花、紫草、红花、白芍药加倍、木通、生地黄、茯苓、甘草、橘皮。 功能主治: 小儿痘形1-2日,枭红罩锦或色焦紫,恶渴烦躁、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 露桃花性阴而和阳,取时须待将开含笑,清晨摘取。饭锅上蒸熟,焙干,带蒂入药。不宜多用,多用则恐作泻。若不预收,多加紫草茸,芍药可也。 注意事项: 不宜以药下之。 ...

阅读全文
坐药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 坐药法源于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载蛇床子散:“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末之,以白粉(即铅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以后历代都沿用此法,并有所发展。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用蛇床子、吴茱萸、远志、干姜等份为末,绵裹纳阴中治妇人阴冷、寒湿带下作痒;《理瀹骈文》中则收载...

阅读全文
六味饮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大生要旨》卷五:六味饮 名称: 六味饮 处方: 山楂1钱,紫草1钱,牛蒡子1钱,防风1钱2分,荆芥1钱2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稀痘。主 用法用量: 水煎服。痘将发之时服之。 ...

阅读全文
中药俏逢春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4 | 21 阅读

石燕双双入画梁, 梨花厚厚朴前溏。 牡丹露出防风蕊, 芍药分开带雨妆。 园里千红花竟艳, 庭中万紫草争芳。 黄蜂离了蜂房去, 彩蝶拈葩惹藿香。...

阅读全文
紫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5 | 2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草茸 实际拼音: Zǐ Cǎo Rónɡ 别名: 赤胶、紫胶、紫梗、棒状虫胶、胶质紫草茸 来源: 胶蚧科昆虫紫胶虫Laccifer lacca Kerr在树枝上所分泌的树脂状胶质。待成虫成熟后采胶。一般在7~8月间进行,将采回的胶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铺成厚度不超过15~20厘米的一层,并在最初几天内每日翻动一次,以后可以2~3天一次,直至干燥而不结块为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