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糯米粉" 的结果

找到 129 条相关结果

秋藕润燥宜多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21 阅读

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荷之所以值得人们去吟咏,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美,更因莲荷一身都是宝,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莲藕的药用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味甘,性寒,无毒,视为祛瘀生津之佳品。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生藕性寒,甘凉入胃,...

阅读全文
瑶医学的特色与评价
瑶医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瑶族先民居住地区山岭、河流、平原、溪岸纵横错杂,风景优美,植被宽广,物产丰富,不但供给人们吃、穿、用、住的物质资料,同时,还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植、矿类药物,可谓得天独厚。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存在不好的一面,地处多湿,低纬度,暑湿相搏,山林石洞,猛兽毒蛇潜居,鸟道羊肠,虫蜜外伤难免。瑶民生活在上述环境之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在与疾病伤痛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瑶族人民逐渐熟...

阅读全文
芡实山药糊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9 | 19 阅读

《本草新编》:芡实山药糊 名称: 芡实山药糊 处方: 芡实500克 山药500克 糯米粉500克 白糖500克 制法: 先把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为细粉,与糯米粉及白糖一并拌和均匀,备用。用时取混合粉适量,加入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芡实山药糊。 功能主治: 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虚久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薄、体虚羸弱者。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温热空腹食用,每次...

阅读全文
先天性脐不闭合症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1方 【药物】乌梅90克,糯米粉、蛋黄油各适量。 【制法】将乌梅蒸熟去核,捣为膏状。 【用法】以淡盐水洗净肠跻及周围皮肤后,先涂蛋黄油一层,再撒一层糯米细粉,然后将乌梅膏敷脐部,外用敷料绷带扎束,隔2天换药1次。 【疗效】治疗1例先天性肪不闭合症,11天后愈合如常人。 【出处】《新中医》。...

阅读全文
灸法材料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5 | 18 阅读

灸法(moxibustion),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材料主要为艾叶。艾叶是菊科植物艾的叶。系多年生草本,普遍野生。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脾、肝、肾三经,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的功效。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

阅读全文
还元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圣惠》卷九十五:还元丹 名称: 还元丹 处方: 砒霜5两,消石半两,白矾5两,硫黄2两。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先固济瓷瓶子一所,候泥干,掘地坑子深一尺,内入灰,坐瓶子在其间,先下硫黄平摊,次安消石、砒霜、白矾,别取罗了石灰,填满瓶子令实,以物盖瓶口,便聚炭约20斤,上安熟火3-5两,渐渐烧令通赤,住火自消,候冷取出,以绢裹悬在井中一宿,出火毒,细研,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粟米大。 ...

阅读全文
鸡血藤膏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中国药典》一部:鸡血藤膏 名称: 鸡血藤膏 处方: 滇鸡血藤膏粉87.5g,川牛膝23.8g,续断21.2g,红花2g,黑豆5g,熟糯米粉175g,饴糖120g。 制法: 以上七味,除滇鸡血藤膏粉、熟糯米粉、饴糖外,其余各药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煎液,浓缩成浸膏,加入滇鸡血藤膏粉等三味,充分拌匀,制成方块,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主血虚,手足麻木,关节酸痛,月...

阅读全文
大戟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大戟有解毒散结和涤痰逐饮的作用,治疗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紫金锭醋磨外敷患处,效果良好。方用:山慈菇 200克,红大戟150克,千金子霜100克,五倍子100克,麝香30克,朱砂40克, 雄黄20克。以上7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山慈菇、五倍子、红大戟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及千金子霜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糯米粉320克,加水做成团块,蒸...

阅读全文
午餐最好午时吃 夏季午餐5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古时因食源的不充足,只有早晚两餐(朝食和胧),汉代的贵族阶层开始在午间用餐,称为“饷食”。据载唐末五代时期敦煌亦出现在两餐之间加小食的习惯。到了明代,江南富裕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为足。传统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即“日中一食”,一天只有午间一顿。世界各国情形大致类似。直到近代,食物产量提高,一日三餐才得以普及。 午餐最好午时吃 俗语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个说法具...

阅读全文
养生药膳集锦(1)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祖国医学认为:心具有主神明、主血脉、主神志和掌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统管全身的功能。脑司元神,由于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关系最为密切。心脑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反应迅捷、思考敏锐、睡眠正常;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或年老体衰,可致心、脑功能失常,出现心悸、怔仲、心烦、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心脑虚的补养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滋补心阴、补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