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神减少" 的结果

找到 10 条相关结果

内伤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7 | 13 阅读

东垣曰。右手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过在少阴则二倍。太阴则三倍。右手三部属三阴少阴在关者属脾。太阴在寸主肺肌肤大热。故脾肺二脏之脉皆紧盛。右寸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续。此饮食失节劳役过甚大虚之脉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五脉也) 数中显缓。时一代也。(此不甚劳役之脉也)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但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此饮食不节寒温失所之脉也)右...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清暑益气汤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长夏湿热蒸炎,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烦心便黄,渴而自汗,脉虚者,此方主之。 【组成】人参 黄耆 甘草 白朮 神曲 五味子 青皮 升麻 干葛 麦冬 黄柏 泽泻 广橘皮 苍朮钱半 当归 姜三片,枣二枚,去核,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暑令行于夏至,长夏则兼湿令矣,此方兼而治之,炎暑则表气易泄,兼湿则中气不固,黄耆所以实表,白朮神曲甘草所以调中,酷暑横流,肺金受病,人参五味麦冬所以补肺敛肺清肺,...

阅读全文
滋阴抑火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1 | 9 阅读

《丹台玉案》卷四:滋阴抑火汤 名称: 滋阴抑火汤 处方: 当归9克 知母 麦门冬 天门冬 地骨皮 丹皮各6克 枣仁 柴胡 天花粉 人参各3克 功能主治: 治血虚火盛,朝凉晚热,精神减少,睡卧不安者。 用法用量: 上药加灯心30茎,水煎,空腹时服。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清燥汤
删补名医方论 | admin | 2025-05-21 | 8 阅读

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 【组成】黄连 黄柏酒炒 柴胡以上各一分 麦冬 当归身 生地 猪苓 炙甘草 神曲以上各二分 人参 白茯苓 升麻以上各三分 橘皮 白朮 泽泻以上各五分 苍朮一钱 黄耆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枚 以上父咀,如麻豆大,水二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注】清暑益气汤,与此方均治湿暑之剂,清暑益气汤,治暑盛于湿,暑伤气,所以四肢困倦,精神减少,烦渴身热,自...

阅读全文
大羌活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7 | 8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羌活汤 名称: 大羌活汤 处方: 羌活、独活、防己、防风、黄芩、黄连、苍术(制)、白术、甘草(炒)、川芎、细辛,各三钱。生地黄、知母,各一两。 功能主治: 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犹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

阅读全文
固真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3 | 7 阅读

《魏氏家藏方》卷二:固真丹 名称: 固真丹 处方: 韭子120克 舶上茴香(炒)补臀脂(炒)益智子 鹿角霜各60克 白龙骨90克(煅,别研细如粉) 制法: 上药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30克,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 《鸡峰》卷七:固真丹 名称: 固真丹 处方: 天雄...

阅读全文
加味地黄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7 阅读

《辨证录》卷五:加味地黄汤 名称: 加味地黄汤 处方: 熟地5钱,茯苓5钱,山茱萸3钱,泽泻3钱,丹皮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5分。 功能主治: 补水济心,补金生肾。主春月伤风后阴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虚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咽痛除,2剂下利止,3剂胸不满,心亦不烦。 各家论述: 夫既是肾阴之虚,用地黄汤以滋水,加麦冬、五味...

阅读全文
湿温上焦篇
温病指南 | admin | 2025-06-07 | 4 阅读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脉弦细而濡者.邪在上焦气分也.三仁汤主之.(按湿温病.发表则神昏.攻下则洞泄.滋阴则湿愈重.只能以辛开淡渗徐徐疗治.勿求急功.以湿邪柔腻.势虽缓而难速愈也.)三仁汤杏仁(二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 白通草(一钱) 白蔻仁(一钱) 竹叶(一钱) 浓朴(一钱) 生苡仁(三钱) 半夏(二钱五分) 甘澜水煎服....

阅读全文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汤液本草 | admin | 2025-06-17 | 2 阅读

 随证治病药品 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顶巅痛,须用 本,去川芎。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如心下痞,须用枳实、黄连。如肌热及去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 。如腹胀,用姜制浓朴(一本有芍药)。如虚热,须用黄 ,止虚汗,亦用。如胁下痛,往来潮热,...

阅读全文
四、备用成方(计二十三方)
中医书籍 | admin | 2025-06-19 | 1 阅读

 藿香正气散 『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之气皆可增减用之。『药物』藿香、紫苏、白芷、桔梗、腹皮、厚朴、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加姜枣。『服法』煎服  六合汤 『主治』治夏月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伤暑气,寒热交作,霍乱吐泻及伏暑烦闷等症。『药物』藿香、砂仁、杏仁、厚朴、扁豆、木瓜、人参、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加姜枣。『服法』煎服。  缩脾饮 『主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