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便取穴法"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子午流注针常用穴位之十二经络穴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Lieque)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刺法】向上斜刺0.3一0.5寸。 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Pianli) 【寇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

阅读全文
腧穴的定位
针刺 | admin | 2025-06-07 | 12 阅读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四)腧穴的定位正确取穴和针灸疗效的关系很大。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有:(一)骨度分寸法始见于《灵枢·骨度》篇。它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如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脐孔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转...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共21穴之后13穴)
针刺 | admin | 2025-06-03 | 10 阅读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0)...

阅读全文
图解常用取穴定位4法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6 | 10 阅读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穴位,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可作取穴标志。如两眉间取印堂,两乳头间取膻中,腓骨头(位于小腿外侧部)前下方凹陷处取阳陵泉。 活动标志:指各部位的关节、肌腱、肌肉、皮肤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如屈肘时...

阅读全文
手部点穴防治足跟痛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13 | 10 阅读

现在患有足跟痛的患者并不少见,其主要病因是由于站立时间太久,走路太多,体重过重或局部挫伤等,这样会造成足底深筋膜过度疲劳,促使足底纤维脂肪垫变薄,容易受伤而引起发炎,其中有些患者,由于跟骨结节退变钙化而形成骨刺,亦可导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而形成足跟痛。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常与足底筋膜炎和跟骨骨刺等有关。此病常见于女性、肥胖者及中、老年人,而女性中,尤其是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发病率比男性更高。 中...

阅读全文
针灸的腧穴定位四法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21 | 9 阅读

在临床上,针灸的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才能准确取穴。常用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长短,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现存使用的骨度分寸法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来,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 (二)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 是指用五官、...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共11穴)
针刺 | admin | 2025-05-20 | 9 阅读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共11穴)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