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竹叶" 的结果

找到 2064 条相关结果

百齿卫矛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84 阅读

《中华本草》:百齿卫矛 出处: 始载于《四川植物志》。 实际拼音: Bǎi Chǐ Wèi Máo 英文名: Hundred-dente Spindle-tree 别名: 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ounymus centidens Lev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百...

阅读全文
阿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1 阅读

《中国药典》:阿胶 实际拼音: ē Jiāo 别名: 驴皮胶 来源: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制法: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状: 为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

阅读全文
篱笆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篱笆竹 别名: 类芦、石珍茅、飞竹叶、聊箭杆子、假芦 来源: 禾本科篱笆竹Neyraudia reynaudiana (Kunth) Keng,以嫩苗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流域以南,广西和西南诸省。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肾炎水肿:鲜篱笆竹1小扎,用火烧一端,另一端流出竹沥,取竹沥一碗,分多次内服,1天内服完。 毒蛇咬伤:...

阅读全文
加味甘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26 阅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风 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 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

阅读全文
甘桔射干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嵩崖尊生》卷六:甘桔射干汤 名称: 甘桔射干汤 处方: 桔梗6克 甘草 射干 连翘 山豆根 牛蒡 元参 荆芥 防风各3克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加竹叶,水煎服。 ...

阅读全文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蝉花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蝉花散 名称: 蝉花散 处方: 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肝经蕴热,风毒之气内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昏暗视物不明...

阅读全文
苦参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肘后方》卷二:苦参汤 名称: 苦参汤 处方: 苦参9克 黄芩6克 生地黄24克 制法: 上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热病,五六日以上热不除者。 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适寒温服100毫升,日再服。 注意事项: 忌芜荑。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补。 《麻科活人》卷四:苦参汤 名称: 苦参汤 处方: 苦参、大...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端午吃粽子有技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端午节临近,粽子市场又火爆起来。专家提醒,粽子怎么吃有技巧:糯米性温,可以暖胃,因此趁热吃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消化以致伤脾胃了。 肉粽可以补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糯米为肉,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而且糯米性温,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