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积癖" 的结果

找到 31 条相关结果

大金牙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3 | 16 阅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大金牙散 名称: 大金牙散 处方: 金牙3分,曾青(研,飞)3分,雄黄(研)3分,大黄(锉,炒)3分,丹砂(研,飞)3分,牛黄(研)3分,凝水石(煅,研)3分,野葛皮3分,龙骨3分,朴消(研)3分,犀角(镑)3分,獭肝(切片,炙干)3分,狸骨(酯,炙)3分,鹳骨(炙黄)3分,升麻1两半,附子(去皮脐,生用)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鬼臼半两,鬼督邮半两,黄环半两,青木香...

阅读全文
骨蒸癖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09 | 15 阅读

论曰骨蒸之人,肌肤瘦悴,营卫虚弱,真阳内耗,所饮之水,不能销铄,留滞胁肋。遂成痼疾,块硬不消,或因饮食伤动,忧思气结,呼吸风冷,其疾遂作,起于胁下,脐腹两边,如臂之横,不可按抑,妨害饮食,蕴积而痛,故谓之骨蒸 癖。治骨蒸劳,腹中 癖冷痛,渐至羸弱,木香汤方木香 槟榔(锉) 人参(各一两) 芍药 桔梗(锉) 赤茯苓(去黑皮) 诃黎勒(炮去核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

阅读全文
将军百战百胜膏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寿世保元》卷八:将军百战百胜膏 名称: 将军百战百胜膏 处方: 大黄2两,白芷2两,三棱1两,莪术1两,木鳖子10个,蜈蚣10条,穿山甲15片,巴豆150个,蓖麻子150个,栀子5个,黄连5钱,槐柳条300寸。 制法: 香油2斤,入药熬黑色,去滓滤净;再入黄丹1斤,熬至点水成珠;再加血竭5钱,芦荟5钱,天竺黄5钱,轻粉5钱,阿魏5钱,麝香5分,胡黄连2钱,硼砂2钱,为末,下油中。 ...

阅读全文
礞石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礞石 出处: 《嘉佑本草》 实际拼音: Ménɡ Shí 来源: 为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的石块或碎粒。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 原形态: ①绿泥石片岩 主要由绿泥石组成,常成细小鳞片或针状集合体,厚者呈块状。颜色由绿色以至暗绿色。硬度2~2.5。常含有磁铁矿、阳起石、绿帘石,多呈良好的小晶体,间或含有长石。 ②云母片岩 主要由云母属矿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

阅读全文
车螯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3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车螯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Chē áo 别名: 蜃(《周礼》),昌娥(《外科精要》)。 来源: 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帘蛤科文蛤的一种)的肉或壳。 性味: 甘咸,寒。 ①《本草拾遗》:"冷,无毒。" ②《本草图经》:"咸,平,无毒。" ③《纲目》:"甘咸,冷,无毒。" 归经: 《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血分。"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

阅读全文
和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局方》)二陈汤: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加减二陈汤:治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即前方加丁香九粒,气滞甚者,可加一二钱。(丹溪)加味二陈汤: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苍术(米泔浸) 白术(炒) 橘红 半夏(泡) 茯苓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 黄...

阅读全文
脉候(二)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1 阅读

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若有痛处,痈疽之谓也。洪大之脉,其主血实,积热疮肿。凡洪大者,痈疽之病进也。脓未成者,宜下之。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兼自利,尤有凶候。数脉主热,浮而数者,为表热。沉而数者,为里热。诸紧数之脉,应发热而反恶寒者,痈疽也。仲景曰,数脉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数者,生疮也。凡诸疮,脉至洪数,其内必有脓也。实脉,主邪盛,邪气盛则实也。痈疽得此,可下之。若...

阅读全文
狼毒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4 | 11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狼毒 实际拼音: Lánɡ Dú 别名: 红狼毒、绵大戟、一把香、山萝卜、红火柴头花、断肠草[河北围场] 来源: 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辛、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 散结,逐水,止痛,杀虫。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 用法用量: 3...

阅读全文
积癖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07 | 11 阅读

夫癖块者。婴儿饮食失调。三焦关格。以致停滞肠胃。不得宣通。初得为积。久则气血与痰裹积。塞于腹胁。及疟家纵饮生冷浆水。亦能成之。其症作痛。有时面黄肌瘦。倦怠无力或生潮热寒热是也。治先除去寒热。次用消坚散结。和脾益胃之剂理之。更用灸法贴药。久之自然收效。一论小儿腹中癖块。发热憎寒。口干小便赤。或大便稀溏。或腹胀肿满。或痰嗽喘热。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四肢困倦等症。净府汤  柴胡(一钱) 黄芩(八分) 半...

阅读全文
大紫菀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3 | 11 阅读

《医心方》卷九引《古今录验》:大紫菀丸 名称: 大紫菀丸 处方: 紫菀2两,五味子2两,橘皮2两,香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杏仁2两,细辛2两,甘草2两,款冬花2两,食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5丸,1日2次。夜含1丸如杏核大,咽汁尽,更含。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大紫菀丸 名称: 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