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梨" 的结果

找到 78 条相关结果

辨清温凉防燥症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8 阅读

秋风送爽本应是宜人时节,然而不少人却出现鼻咽干燥、唇焦口干、咳嗽少痰、皮肤瘙痒、大便秘结等“不爽”症状。这都可能是着了“秋燥”的道。   燥邪温凉有区分秋燥分温燥凉燥两类,秋季在五行属“金”,与“燥邪”对应,在五脏中与“肺”对应。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以肺系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燥邪”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燥胜则干”,即燥邪会导致阴津...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夏秋之交话养生 燥暑夹杂重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一到立秋,气温虽然还那么高,但身体的感觉马上就跟前一段不一样了,不像以前那么潮、闷、湿,能喘得过气了。但感觉上的轻松,不代表这是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季节。 燥暑夹杂 须重防病 俗话说:“过立夏,扇子架。过立秋,扇子丢。”秋天和夏天(湿热黏腻)不一样,湿没了,所以秋天主要是燥。而且,燥还要分两种:夏秋交界时,易出现温燥,意思是又燥又热,而秋冬相接处是凉燥,是燥和凉。在立秋和处...

阅读全文
和尚以梨消渴 天士诚心拜师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21 阅读

清朝名医叶天士与金山寺和尚先后诊治同一糖尿病患者,和尚以秋梨消渴令患者康复而天士却无能为力,于是和尚以梨消渴得高徒,天士诚心拜师学医技而传为佳话。 有一年秋天,浙东有一位举人与同伴一起赴京赶考。船至苏州,举人因感冒上岸看病被叶天士断言“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巳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 回到船上,举人愁眉苦脸准备和同伴告别回家,而同伴却认为这是医生骗财的惯用伎俩,劝举人不要理...

阅读全文
立秋防燥养生早知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互为表里,肺燥下移...

阅读全文
秋到有三防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9 阅读

防滥补: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注意不可乱补,不要无病进补和不分虚实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

阅读全文
偏阴虚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9 阅读

“偏阴虚质”是小儿由于体内精、血、津液等水分亏少,表现出以阴虚内热和干燥为主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比较重要、较为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的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先天阴虚,孕母是阴虚体质或怀孕和哺乳期间过食温燥食物或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又如小儿偏食,进食蔬菜、水果少,饮水少,过食辛辣、煎炸等温燥食物;还有燥热病邪外侵,长期腹泻,病后伤阴或食欲差、进食少,以及...

阅读全文
小儿咳嗽 对症食疗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春季乍暖还寒,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近来随着天气变化。而婴幼儿年龄尚小,一味用止咳药,不仅会遭到孩子拒食,给患儿造成痛苦,还会引起诸多副作用。因此,当孩子发生咳嗽适当用药后,不妨对症应用食疗方法。 风寒咳嗽 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流清涕等,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

阅读全文
秋季温度湿度低 健康养生有“六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又到一年入秋时。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老虎”虽然还在发威,但天气已经逐渐转凉,大家也应该着眼于秋季的养生安排了。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不管是天气、气温还是环境,不同的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养生方法及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

阅读全文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唐代诗人王绩描写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而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绵的秋雨更会给人们平添凄凉之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