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神疲懒言"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崩漏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崩漏是以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经血非时暴下或者淋漓不尽为主要表现的月经周期、经期、经拭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濡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崩漏,古谓:“经乱之甚”。凡经血拭多而阵下,大下为崩,量少而持续不止或止而又来,淋漓不断的为...

阅读全文
头晕足浴疗法
中医足疗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足浴疗法也称浴脚疗法,是用药液浸泡冼脚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流传较久。历代医家总结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阳而却寒也。” 用药液浸泡洗脚,可通过品热和药力的作用,刺激足部的经络,促进血庞循环,调节神经功能,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 将所选取的药物加水煎煮...

阅读全文
岳阳张氏正骨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张氏点穴疗法 张氏锋针疗法 张氏手牵足蹬法 张氏筋膜松解针 湖南,荆楚之域,在西周为熊绎始封之地,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岳阳位于湘北大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灿烂。岳阳张氏正骨术,就是这片沃土上生长、繁衍出来的杰出代表。这一形成于清朝末年的治骨医术,在湘北大地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流派渊源 根据岳阳县志及墓道碑等文字记载,岳阳张氏正骨的创始人可追溯到张氏家族第18代张元初,他自幼...

阅读全文
头晕气功疗法
百病气功 | admin | 2025-05-12 | 14 阅读

气功又名呼吸吐纳、引导按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健身、祛病过程中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集中和运用,以及配合有节律的肢体动作等,达到意气形相合、精气神兼练,具有安宁心神、协调脏腑、增强正气、疏通经络的作用,因而用于治疗头晕更为适宜。 头晕头沉眼花 【功法】 1.采取自由盘膝坐式练功,闭目宁神调息,两眼内视百会,吸气后闭气,令清气上行于头,然后徐徐...

阅读全文
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5 | 13 阅读

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全身。 药物组成:冬瓜皮500g,茯苓300g,木瓜100g,猪笭60g。 制备方法:上药加水煎煮,取液。 操作规程:温热全身洗浴。 操作间隔:每日1次,20~30日为1个疗程。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二 贴敷部位:中脘、足三里、丰隆、...

阅读全文
保健茶饮如何选择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1 | 12 阅读

中国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必须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正如《灵枢·本神》所指出的那样:“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养生类茶饮方一般适合健康人在一年四季饮用,但应注意不同的年龄、体质特点,伤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以免与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产生不...

阅读全文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自己?
消化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我们知道,胃酸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其浓度足可以把金属锌溶化掉。既然胃的消化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身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从食物的消化谈起。 消化的起点 人们常用“狼吞虎咽”来形容吃东西吃得很香,其实,人们完全不必羡慕任何一种动物吃东西的方式。比如,鳄鱼有像钉子一样的牙齿,坚固有力,但却难以对食物进行充分咀嚼,消化的效率很低。另一个极端是像马、牛一样的食草动物,它们的牙齿形状扁平,...

阅读全文
伸懒腰 解秋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过后人们越发的疲劳。神疲懒言,而且身体也感觉干干的,这就是秋燥的原因,但疲倦的时候不妨试试伸伸懒腰会精神不少的。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生活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缓解“秋乏”。具体来说,应该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每天早睡1小时。特别是老年人,应“遇有睡意则就枕”。夜里23~1点,中午11~13点,分别是子时、午...

阅读全文
秋季犯困精神差 四大方法解秋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2 阅读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总是犯困,没有精神,这是秋乏的表现,专家介绍,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夏季气血充于表,至秋气机下沉,但仍气动于先,血动于后,肌肤腠理多血而少气故易出现疲乏。另外,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出现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感口干、咽干。处暑至秋分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中午气温仍然较高,暑湿仍较重,湿易困脾,脾主肌肉,故会出现疲惫无力的现象。如何缓解秋乏...

阅读全文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12 阅读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nbsp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中医认为“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