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神曲" 的结果

找到 1668 条相关结果

复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49 阅读

《寿世保元》卷二:复正汤 名称: 复正汤 处方: 防风3克 荆芥3克 细辛2.5克 黄芩6克 乌药6克 天麻6克 当归9克(酒洗)白芍6克(酒炒)川芎4.5克 白术4.5克(去芦)陈皮4.5克(去白)半夏6克 枳壳3克(去瓤,麸炒)白芷2.4克 桔梗2.4克 僵蚕9克 甘草2.4克 白茯苓6克(去皮)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 加生姜煎...

阅读全文
青粱米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41 阅读

《中药大辞典》:青粱米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īnɡ Liánɡ Mǐ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青粱的种仁。 性味: 《别录》:"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治烦热,消渴,泻痢。 ①《别录》:"主胃痹,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气补中。"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治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 复方: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

阅读全文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9 阅读

《中药大辞典》:雀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uè 别名: 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麻雀(《滇南本草》) 体长约12厘米。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

阅读全文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内消散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3 | 24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内消散 名称: 内消散 处方: 川大黄 黄芩 黄连(去须)黄柏 地龙(炒令黄)乳香各30克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妇人乳痈初起。 用法用量: 用生地黄汁调匀,涂于肿毒上,干即易之。不过三五度即愈。 《万病回春》卷二:内消散 名称: 内消散 处方: 陈皮 半夏(姜制)白茯苓(去皮)枳实 (去瓤,麸炒)山楂肉...

阅读全文
附子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23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附子丸 名称: 附子丸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矾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0克 染胭脂15克 制法: 上七味,捣研为末,熔黄蜡和拈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治耳聋,出脓疼痛;耵聍塞耳。 用法用量: 针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换一次。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附子丸 名称...

阅读全文
赤石脂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赤石脂丸 名称: 赤石脂丸 处方: 黄连 当归各60克 赤石脂 干姜(炮)各3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伤寒热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吞下,日服三次。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赤石脂丸 名称: 赤石脂丸 处方: 赤石脂1两半,干姜(炮)2两,乌头(炮裂,去皮尖)3分,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

阅读全文
补气养荣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5 | 23 阅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 功能主治: 夹痞伤寒,气虚中满者。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补气养荣汤 名称: 补气养荣汤 处方: 黄耆1钱,白术1钱,当归4钱,人参3钱,陈皮4分,炙草4分,熟地2钱,川芎2钱,黑姜4分。 功能主治: 产后气短促,血块不痛。 用...

阅读全文
郁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5 | 22 阅读

脉多沉伏。或促或细或代。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必沉而缓。热郁则必沉而数。痰郁则脉弦滑。血郁则脉芤而急促。食郁则脉必滑而紧盛。郁在上见于寸。郁在中见于关。郁在下见于尺。左右皆然。夫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膈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

阅读全文
中医减肥七法
中医减肥 | admin | 2025-05-31 | 22 阅读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为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瘀、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故症候复杂多样。临症时应详案症候、舌、脉,抓住重点,审证求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精心遣药,职守善变,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一) 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