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神惊" 的结果

找到 46 条相关结果

救生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御药院方》卷六:救生丹 名称: 救生丹 处方: 荆三棱3两,广荗2两,干漆2两半(炒烟尽),朱砂2两,川茴香1两,破故纸1两(炒),胡芦巴半两(炒),川苦楝半两,巴戟半两,红豆半两,缩砂仁半两,海蛤半两,当归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次),硇砂半两,没药半两,马蔺花半两(炒),芫花(醋炒黄色)半两,水蛭1钱(炒烟尽),红花1钱,附子1两半(炮制,去皮脐),红娘子2钱(粳米同炒,粳米黄色去粳米...

阅读全文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四圣心源》简介暨目录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自叙                  阳湖张...

阅读全文
虎睛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圣惠》卷四:虎睛丸 名称: 虎睛丸 处方: 虎睛1对(酒浸1宿,微炙,捣),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光明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牛黄半两(细研),琥珀半两(细研),珍珠半两(细研),龙齿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人参2两(去芦头,为末),茯神2两(末)。 制法: 上为极细末,以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心脏风虚,惊悸心忪,或夜间狂言,恒常...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诸惊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6 阅读

神惊痰聚发风搐,或因内热风生肝;小儿元气未充,神畜未定,或见生人异物,或闻厉声响器,惊入心之胞络,火炎舍空而聚痰,痰生热,热生风,心肝脾病也。又有心内积热而惊惕,肝内生风而发搐,痰涎壅盛,风热并作,所以暴烈紧急,心肝病也。盖心主热,脾主痰,肝主风,相因而发,谓之惊风痰热可也,谓之惊热风痰亦可也。大要∶惊热者朱砂安神丸;热甚者凉惊丸;虚者温惊丸∶痰盛者辰砂化痰丸、抱龙丸;痰热者滚痰丸;惊、风,痰、热...

阅读全文
白羊心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圣惠》卷七十八:白羊心汤 名称: 白羊心汤 处方: 白丰心1枚(细切,以水6中盏,煎取3盏,去心),熟干地黄3分,防风(去芦头)半两,牡蛎(捣碎,炒令微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远志(去心)半两,独活半两,白芍药半两,黄耆(锉)半两,茯苓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内虚,风邪所攻,心神惊悸,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羊心汁1...

阅读全文
小儿门•观形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图(图缺)察儿气色,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凡病面无黄色不治。春白、夏黑、秋赤、冬黄者逆。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应春,青为有余。右颊白虎属肺,应秋,白为不足。天庭(额)高而离阳(应夏,色红心热)心火,红主大热,青乃肝风。印堂青者人惊,红白者水火惊,红者痰热,印堂连准头红者,三焦积热∶印堂至山根红者,心小肠热,小便赤涩;山根至鼻柱红者,心胃热,大小便涩。地阁(颏)低而坎阴(应夏,色白肾虚)肾...

阅读全文
白茯苓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3 | 14 阅读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十便良方》:白茯苓散 名称: 白茯苓散 别名: 茯苓散(《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 白茯苓 龙骨 甘草(炙,锉细)干姜 桂心 续断 附子各30克 熟干地黄 桑螺蛸(微炒)各45克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圣惠》卷七十八:白茯苓散 名称: ...

阅读全文
防风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1 | 14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防风散 名称: 防风散 处方: 防风(去芦.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桂心(一钱) 黄蓍(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酸枣仁(一钱) 白术(一钱) 独活(一钱) 桑皮(一钱) 羚羊角(一钱) 甘草(五分) 功能主治: 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志意恍惚,身体沉重,宜服之。 用法用...

阅读全文
神惊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

阅读全文
茯神木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30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茯神木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Fú Shén Mù 别名: 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性状: 茯神木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外部带有残留的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木质状。质松,体轻而无皮,略似朽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