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神志安宁" 的结果

找到 29 条相关结果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5 阅读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

阅读全文
顺天随时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2 阅读

阴阳的协调与平衡是养生的基础,而保守和维护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就不能不考虑四时节气变换所引起的外在阴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人体阴阳的影响。《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样,顺天随时就成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周易》卦象中的十二月养生 在六十四卦中,有反映阴阳消长的十二辟卦,又名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候卦。辟...

阅读全文
霜降过后的六个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霜降节气的到来告诉我们,深秋已到,在此时节怎样养生保健,让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针对这些问题,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智慧,秋季以收为主,大自然中阳气渐降,阴气渐升,温度、湿度变化急剧,故中医特别在意“秋养”。千百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秋季尤其是深秋季节,谨遵“秋养”古训,就能极大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 深秋之季怎么养?下面为您介绍六个养生智慧。 智慧一:防秋燥 霜降过后,大部分地...

阅读全文
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案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验案:钟女,60岁,2013年2月11日初诊。诉入睡困难伴睡眠时间减少3年,加重1月。患者因家庭琐事,心理负担较重,精神紧张,3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则难再入睡,近1个月症状加剧。夜间睡眠约3~5小时,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入睡,梦多,偶尔出现彻夜难眠;平时精神较紧张,伴心慌、乏力、自汗、纳差,平素四末欠温、畏寒肢冷,月经已停。望闻问切:精神差,面色萎黄,口唇少华,形体消瘦,口淡,...

阅读全文
《内经知要》道生
内经知要 | admin | 2025-05-31 | 18 阅读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教下者,教民避害也,风从冲后来者,伤人者也,谓之虚邪贼风。如月建在子,风从南来,对冲之火反胜也;月建在卯,风从西来,对冲之金克木也;月建在午,风从北来,对冲之水克火也;月建在酉,风从东来,对冲之木反胜也,必审其方,随时令而避之也】,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者,内无所营。澹者,外无所遂,虚无者,虚极静笃,即恬澹之极,臻...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秋分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

阅读全文
立秋解气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今年的8月7日立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尤其是南方地区,盛夏余热未消,秋阳施虐,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故民间有“秋老虎”之说。 但从整个自然界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来看,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度时...

阅读全文
九月顺时养生:阴平阳秘防秋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九月是秋天气候最为明显的时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气温逐渐转凉。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频繁,气温下降明显,白天、夜晚温差进一步拉大。《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

阅读全文
处暑且听《逍遥游》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过后,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早睡可以养阴,早起可以养阳。良好的睡眠可以养心安神,健脾益肾,增强免疫力。 处暑节气后,经历了夏的大热大汗、耗气伤阴,随着天气由热转凉,人体阳气也收敛,所以容易出现秋困,秋燥,因此精...

阅读全文
立秋暑未尽 秋老虎仍需防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5 阅读

立秋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立秋之时天气仍很闷热,防暑降温仍将继续。 立秋后由热渐凉 按照传统历法,立秋一到,就意味着秋天开始了。《管子》中记裁:“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民间常说“冷云过三九,热云过三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