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砭法"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刮痧技术的学术源流
刮痧文化 | admin | 2025-05-21 | 18 阅读

刮痧疗法,为运用刮痧器具刮拭皮表,达到疏通经络,挑出痧毒,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疗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过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治疗方法。其具体方法为首先在体表特定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植物油、酒类、水类、药剂类等,然后利用边缘润滑的器具,或以棉、麻、毛线团,或用手指对其施以反复的刮、捏、提、挤、拍、刺、挑等手法,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的红、紫、黑斑点或黑疮等“出痧”现象。刮痧...

阅读全文
外科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仙方活命饮:(一)治一切疮疡,不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止痛消毒之圣药也。穿山甲(蛤粉炒黄) 白芷 防风 天花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没药 贝母 皂刺甘草(各二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酒一碗,煎数沸。温服。托里消毒散:(二)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即去,新肉即生。若腐肉既溃而新肉不能收敛,属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属血虚者,四物汤为主;气血俱虚者,十全大...

阅读全文
刮痧常见问题解惑
刮痧基础 | admin | 2025-05-11 | 12 阅读

经常有人问我诸如“刮痧是不是只有泻没有补”“出痧就是皮下出血吗”“出痧是不是越多越好”之类的问题,现解答几个关于刮痧的困惑。 刮痧只有泻没有补? 刮痧疗法又称“砭法”,是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书中记载的“砭、针、灸、药”四法之一。砭法由于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只需要双手或者刮痧板,并且只要懂得医理和经络就能随时随地为人们治病,因此是最方便的治疗手段,被古人列为四法之首。...

阅读全文
胎疾
育婴家秘 | admin | 2025-06-12 | 11 阅读

孩儿初生襁褓中,如苗秀实渐成童,四因内外能分辨,治不乖方大有功。幼科立方,古有定制。儿初生后病者,惟以膏丸化而服之。盖以变蒸未定,肠胃脆弱,恐不胜药,则立调治乳母之法。一岁之后,则有汤药与大人同,但剂小耳。有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如惊、病、虫、癖之属。惊用安神丸,内瘹用木香丸,虫用安虫丸①,癖用消癖丸。有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如伤乳食之属。初伤以胃苓丸和之,和之不去,以保和丸消之,消之不去,以脾积丸...

阅读全文
痘疹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0 | 11 阅读

保元汤:(一)治痘疮气虚塌陷者。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 (二三钱,灌脓时酒炒,回浆时蜜炙)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此药煎熟,或加人乳,好酒各半盏和服更妙,酌宜用之。头额不起,加川芎三五分。面部,加升麻三四分。胸腹,加桔梗三四分。腰膝,加牛膝四分。四肢不起,加桂枝。呕恶,加丁香三四分。元气虚寒,加大附子七八分或一钱。调元汤:(二)按∶此即保元汤无肉桂者,名为调元汤,即...

阅读全文
飞针技术的学术源流
飞针 | admin | 2025-05-25 | 10 阅读

飞针技术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此为采用石制针具破开脓肿和排脓放血的较早记载。事实上,公元前6世纪的《山海经》一书中,就有了箴石之具及应用其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治疗痈疡的文字记载。《内经》多处提及该法,该法取法于砭石,但针具已有所改进。这种外治法后世命为砭镰法,又名砭法、...

阅读全文
斑疹丹毒(七十八)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0 | 8 阅读

斑疹一证,虽已有正门详载,然彼以小儿麻 为言。其有非麻 ,而无论大人小儿,忽患斑疹小疮者,此虽与彼相类,而实有小异也。是亦不可不辩而治之,盖多由风热外感之证耳治此之法,脉浮而身热有表证者,惟散风邪为主。脉浮而数者,祛风兼清热。脉沉滑而无表证者,清火为主。脉浮沉俱滑数,而表里兼见者,宜表里双解之。然惟小儿多有此证,须察其表里虚实,酌而治之可也。总之小儿脆弱,宜安里之药多,攻发之药少;秘则微泄之,结则...

阅读全文
惊风总论
育婴家秘 | admin | 2025-06-04 | 4 阅读

小儿大病是惊风,急慢阴阳便不同,采集前贤诸秘诀,指挥后学救孩童。钱氏云:急惊①,或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之。此症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嗜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热也。盖热甚则生风,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下之以除其痰也。不可与巴豆大温药下之,恐触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于心间,因闻非常之声,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不闻声及惊,亦自发搐也。按钱氏治之用利惊丸,亦以朱砂...

阅读全文
附方
小儿痘疹方论 | admin | 2025-06-10 | 2 阅读

三痘饮 治天行痘疮.始觉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小赤豆 黑豆 绿豆 甘草节(五钱)上水煎熟.任儿食之七日.自不发.紫草木通汤 治痘疹出不快.紫草 人参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上每二钱.水煎服.升均汤 治痘疮已出不匀.或吐呕发热作渴.升麻 干葛 芍药(炒)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上每服三五钱.姜水煎.参 内托散 治痘疮里虚发痒.或不溃脓.或为倒...

阅读全文
刀针砭石法四
外科十法 | admin | 2025-06-06 | 2 阅读

凡毒有胀痛紧急,脓已成熟,无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的确脓熟之时,又须要深浅合度。以左手按肿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脓已成也。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若脾气虚弱者,宜托补之。又须看其脓之深浅,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