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矮地茶"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淫羊藿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6 | 20 阅读

《中国药典》:淫羊藿 实际拼音: Yín Yánɡ Huò 英文名: HERBA EPIMEDII 别名: 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 来源: 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

阅读全文
矮地茶简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矮地茶为南方的一味草药,因其止咳化痰作用甚佳,近年来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中药的普及品种。《湖南省中成药规范》载有复方矮地茶糖浆一方,可供参考。方用:矮地茶100克,铁包金100克,金樱子100克,岗梅50克,沙参50克。将上药锉碎,煮提两次,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400毫升时,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过滤。另取蔗糖90克制成糖浆,加入上清液中,继续浓缩至160毫升即得。每次服25毫升,1日2次。...

阅读全文
平地木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2 | 16 阅读

《中华本草》:平地木 出处: 平地木始载于《李氏草秘》。《纲目拾遗》在"叶底红"条引《李氏草秘》云:"叶下红,一名平地木。长五六寸,茎圆,叶下生红子,生山隰等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小青":"今江西、湖南多有之。生沙壖地,高不盈尺,开小粉红花,尖瓣下垂,冬结红实,俗呼矮茶。"并有附图。《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又载:"矮茶,江西处处有之。高三四寸,茎顶发叶,光洁如茶树叶而有齿。叶下开五瓣小粉红花...

阅读全文
泽漆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泽漆 实际拼音: Zé Qī 别名: 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灯台草、倒毒伞、烂肠草、绿叶绿花草、五点草 来源: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 性味: 辛、苦,微寒;有毒。 归经: 归肺、小肠、大肠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化痰散结,杀虫。用于水肿,肝硬化腹水,细菌性痢...

阅读全文
瑶医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瑶医 | admin | 2025-05-10 | 14 阅读

解放后,党中央执行的民族平等政策,使少数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鼓励继承和发扬民族医药,非常重视包括瑶族医药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使得瑶族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几十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鼓励支持下,不少关心民族医药的人士,投身于瑶族医药的调查、整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对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秘方、验方进行了部分病例的追踪调查,编着...

阅读全文
波叶紫金牛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中华本草》:波叶紫金牛 实际拼音: Bō Yè Zǐ Jīn Niú 别名: 小凉伞、千年不出山、矮脚凉伞、小部伞、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狮子头、铁罗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细罗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ffini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小灌木,高达35cm。有时具匍匐茎;幼嫩部分密被锈色微柔毛...

阅读全文
落新妇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9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落新妇根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实际拼音: Luò Xīn Fù Gēn 别名: 猪痾三七、金毛三七、野升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阴阳虎(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落新妇等的根茎。夏、秋季采,除去须根、鳞片、绒毛,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落新妇根含有淀粉、鞣质、岩白菜素,根和根茎中岩白菜素(即矮地茶素1号)的含量达1%以上。华南落...

阅读全文
紫杜鹃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9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紫杜鹃 出处: 《广东省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 实际拼音: Zǐ Dù Juān 别名: 土牡丹花、岭南杜鹃(《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紫花杜鹃的花、叶和嫩枝或根皮。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3米。分枝密,小枝密生扁平红褐色伏毛。叶二型,簇生枝顶;春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8.2厘米,宽1.8~3.2厘米,两头尖,下面稍生伏毛;夏叶椭...

阅读全文
壮医学哮喘的治疗方法
壮医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哮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特征,秋季多发,春季次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诊为“哮证”。西医属“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范畴。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袭,壅塞气道,气逆上冲。 ②饮食不当,痰浊内生,阻塞气道,气逆上冲。 ③禀斌不足或病后体虚,气化失常,痰浊内生,阻于气道,气逆上冲。 临床表现:主症:喘促阵作,呼气延长,喉间痰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兼...

阅读全文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13 | 12 阅读

诊病方法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因此亦常有师门的不同。但总的说,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方法 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