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水" 的结果

找到 113 条相关结果

试析明代医易学极盛的过程与原因
易经 | admin | 2025-05-23 | 23 阅读

[主内容] 运用《周易》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医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漫长的历史,这就逐渐形成了一门在易学发展史上颇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即医易学。按通常的认识,在先秦时期援医入易已经初露端倪,至秦汉《黄帝内经》等著作就进一步吸取了《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天人合一思想等。而从魏晋、隋唐到两宋,虽然易学研究(特别是两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易学家,但就医易学本身来说并无长足的发展。至金元时期,一些...

阅读全文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夫气淫太过。曰亢则害。物极而得复。则曰承乃制也。盖阴阳互藏平气以为和。五行偏胜而为眚。轩岐法则天地。把握阴阳。人禀太极全体至理而生成者也。故内经所言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木气之下。金气承之。水气之下。土气承之。土气之下。木气承之。谓土必克水。以水之子木也。承于土之下。此乃先天和平之配偶耳。经言亢则害承乃制者。谓其亢之为害。必得受害者之子。以承其胜而制之也。即子复母仇之义耳。原夫...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医说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大哉医乎,其来远矣。肇自开辟,厥初生民,有寿夭则有札瘥,有札瘥则有医药。故神百草。黄帝注内经。伊芳尹作汤液。雷公制炮炙。与夫着书立言垂世者。若内经,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辩信而有征,实为医家之祖。下此,则秦越人和缓者,缓独能知晋侯之膏肓,而未有着述,惟越人所着《八十一难经》,则皆发明内经之旨。又下此,则淳于意、华佗。佗之熊经鸱顾、固亦导引家之一术,至于刳腹背湔肠胃而去疾,则诚精于技矣;意之医状...

阅读全文
真假疑似篇
黄帝外经 | admin | 2025-06-11 | 18 阅读

雷公问曰:病有真假,公言之矣。真中之假,假中之真,未言也。岐伯曰:寒热虚实尽之。雷公曰:寒热若何?岐伯曰:寒乃假寒,热乃真热。内热之极,外现假寒之象,此心火之亢也。火极似水,治以寒则解矣。热乃假热,寒乃真寒,下寒之至,上发假热之形,此肾火之微也,水极似火,治以热则解矣。雷公曰:虚实若何?岐伯曰:虚乃真虚,实乃假实。清肃之令不行,饮食难化,上越中满,此脾胃假实,肺气真虚也。补虚则实消矣。实乃真实,虚...

阅读全文
何首乌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中国药典》:何首乌 实际拼音: Hé Shǒu Wū 英文名: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别名: 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性状: 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

阅读全文
杂治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7 阅读

纂《仁斋》及《编注病机》、《药性》等书。百病难逃乎八要,经曰∶病有八要。不知其要,病将安去?表、里、寒、热、虚、实、邪、正而已。治法必遵乎三法;新病去邪,大剂猛治;稍久去邪养正,宽猛兼治;久病药必平和,宽治缓治。正气在人,阳为表而阴为里,上古名言;邪气害人,表为阴而里为阳,仲景妙诀。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是为五实;虚者脉虚、皮寒、气弱、泄利、少食是为五虚。实者得汗便利则活,虚者糜粥入胃,泄...

阅读全文
天女散花 药馥济世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天女散花”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寓意吉祥美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封长子为玉帝、次子为黄帝,分别统辖九霄与九州;封女儿为花神,掌管千卉百花。后来,盘古积劳成疾,临终前郑重其事地把一包百花种子交与女儿,并叮嘱:取二万公里以外的净土,将种子埋下,再分别取四万、六万、八万公里之遥的“真水”“善水”和“美水”浇灌滋润之。假以时日,百花则竞相开放。再用这些花儿为天庭增色、为江山添彩...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湿门|补气除湿:人参 黄芪 甘草 白茯苓 茯神 薯蓣 白术 苍术 ...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6 阅读

治湿门即《汤液》湿化成也。古庵云∶气虚不能运化水谷而生湿,宜补气除湿药,又宜调中消导药、行湿利二便药。外湿宜汗散,宜用风门药,风能胜湿也。夫湿寒皆属阴,宜与治寒门通看。人参人参甘温补五脏,止渴调中利湿痰,明目开心通血脉,安魂定魄解虚烦。参,参也。久服补元气,有参赞之功,五参皆然。无毒。浮而升,阳也。主补五脏,随本脏药为使。以升麻引,则泻肺脾中火邪,以补上升之气;以茯苓引,则泻肾中火邪,以补下焦元气...

阅读全文
肺金篇
黄帝外经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少师问曰:肺金也,脾胃土也,土宜生金,有时不能生金者谓何了岐伯曰:脾胃土旺而肺金强,脾胃土衰而肺金弱,又何疑乎。然而脾胃之气太旺,反非肺金所喜者,由于土中火气之过盛也。土为肺金之母,火为肺金之贼,生变为克,乌乎宜乎。少师曰:金畏火克,宜避火矣,何又亲火乎?岐伯曰:肺近火,则金气之柔者必销矣。然肺离火,则金气之顽者必折矣。所贵微火以通熏肺也。故土中无火,不能生肺金之气。而土中多火,亦不能生肺金之气也...

阅读全文
水性人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漫团,下稍宽,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动迟缓,语音慢而低,喉音重,气度和蔼。生气时,色发暗。水性分阳水阴水,形同,而气质清浊遂心性变化。 阴水性人,多愚鲁,好烦闷,遇事退缩,习惯邋遢。行多愚阔,多忧多虑,自卑自弃。好包屈,喜生回头气,优柔寡断,缺独立性,进退失据,处事失机后时。一生多受气。 阴水多烦,烦的表现: 1.窝囊苦闷,自卑退缩的心境。 2.随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