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皮质激素" 的结果

找到 137 条相关结果

支气管哮喘的刮痧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29 | 37 阅读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分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密切关系。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

阅读全文
立冬养生 重在收藏与保暖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7 阅读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今年是11月8日。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中医养生学家主张:冬季养生,避寒就温、歙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关节炎等疾病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人到了冬季病情就会逐渐加重,遇寒冷空气的刺激就会诱发急性发作。有...

阅读全文
药膏不能当润肤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6 阅读

看准病因:如果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或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则要分别选用抗真菌药物或抗细菌药物;如果是过敏或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则应选用含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炎抗过敏药。 选对剂型:要根据皮损的性质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外用药分为粉剂、溶剂、洗剂、酊剂、霜剂、软膏、糊剂、硬膏等多种剂型,不同的剂型作用不同。洗剂适用于以红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炎症性皮损。如果出现了水疱、糜烂时则应用溶剂湿敷为好,因为溶剂有...

阅读全文
试析明代医易学极盛的过程与原因
易经 | admin | 2025-05-23 | 23 阅读

[主内容] 运用《周易》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医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漫长的历史,这就逐渐形成了一门在易学发展史上颇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即医易学。按通常的认识,在先秦时期援医入易已经初露端倪,至秦汉《黄帝内经》等著作就进一步吸取了《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天人合一思想等。而从魏晋、隋唐到两宋,虽然易学研究(特别是两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易学家,但就医易学本身来说并无长足的发展。至金元时期,一些...

阅读全文
滋阴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凡是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能够治疗阴虚证的药物,即为补阴药,又称滋阴药。阴虚证主要发生于热病后期和诸慢性疾病,常见于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因此,补阴药各有专长,治疗时应根据阴虚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应用。 应用补阴药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例如:热病伤阴、热邪未退者,应给予补阴药与清热药;阴虚内热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清虚热药;阴虚阳充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潜阳药;阴血两虚者,应给...

阅读全文
皮肤病患者用药的五大“误区”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22 阅读

皮肤病用药,不同人、不同患病部位用药不尽相同,且初发、复发用药也会不一样。然而,很多人患皮肤病后自行买药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加重或是出现不良反应。专家提醒大家,患皮肤病后要注意以下几个用药误区。 误区一 不分病因乱用药 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乱买药膏是患者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很多患者在没有确定病因的时候就买药自己治疗,比如有的人皮肤瘙痒就用皮炎平;足部发痒就用达克宁等,不分病因,结果因用药不...

阅读全文
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杂病论》的医疗成语典故●攘外安内(安内攘外)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0 | 21 阅读

  成语“攘外安内”,原指能祛除外感病邪和安定体内正气的药效;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典出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这是“医圣”即“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字机)所著我国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后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在“太阳病篇”所述组方中使用甘草用药意图,并释义使用之原因即甘草之性味及其功效。 这话既体现了中医治疗理论的精华—...

阅读全文
甘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6 | 21 阅读

《中国药典》:甘草 实际拼音: Gān Cǎ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

阅读全文
《老中医》里的“古开骨散”源自古之名方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20 阅读

近期央视热播的中医题材电视连续剧《老中医》一经开播,受到很多观众的热议与好评,对其中出现的医案和方剂很感兴趣。在第4集中,翁泉海在经方“古开骨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帮助一位难产孕妇成功打出死胎,也初步打响了自己的名声。 剧中方药源自古之名方 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记载:“至月足临生时,儿蹬破胎衣,头转向下而上,胎衣随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随胎衣而下,此其长也,最关紧要是难产,古人原有...

阅读全文
当归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20 阅读

《中国药典》:当归 实际拼音: Dānɡ Guī 英文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