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皮肤反应"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鸭脚艾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 实际拼音: Yā Jiǎo ài 别名: 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 来源: 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调经,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闭经,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白...

阅读全文
三九穴位贴敷治顽疾
养生膏方 | admin | 2025-05-11 | 16 阅读

冬至已过,开始数九,又快到“三九穴位贴敷”的时间了,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选用具有温经通脉功效的中药,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可起到扶正固本、调节阴阳、清宣肺气、健脾益肾、化痰平喘、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可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三九穴位贴敷可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炎等。以哮喘为例...

阅读全文
蝮蛇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蝮蛇 实际拼音: Fù Shé 别名: 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飞、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灶土蛇、烂肚腹虺 来源: 有鳞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以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浙江、江西、河南、华南。 化学成分: 干燥蝮蛇含胆甾醇、牛磺酸及脂肪等,蝮蛇毒含卵磷脂酶及使中毒动物出血的毒质。 炮制: 蝮...

阅读全文
中医拔罐如何操作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1.拔罐前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2)俯卧...

阅读全文
黄芩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3 | 13 阅读

《中国药典》:黄芩 实际拼音: Huánɡ Qín 英文名: RADIX SCUTELLARIAE 别名: 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

阅读全文
更年期妇女为何会外阴搔痒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5-16 | 12 阅读

外阴瘙痒是妇女较正常的症状,从幼儿到老人均可发生,但更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常发生瘙痒的部位是阴蒂和小阴唇内外侧,重的可波及整个会阴部、大阴唇以至肛门周围。多半是阵发性的,突然出现,稍过一段时间又消失或减轻。 外阴部温度过高、刺激性食物如辣椒以及烟、酒等可使局部充血,瘙痒加重。外阴不洁,内裤过紧,或穿化纤的内裤均会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及皮肤反应。而过分注意,造成条件反射,尤其反复抓搔,则更易加重症状。 ...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的贴敷时间与皮肤反应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1.贴敷时间 (1)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3d换药1次;不需溶剂凋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d换药1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3~24h,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d贴1次,...

阅读全文
拔罐的操作步骤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16 | 11 阅读

1.术前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

阅读全文
五味子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6 | 10 阅读

《中国药典》:五味子 实际拼音: Wǔ Wèi Zǐ 英文名: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别名: 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

阅读全文
隔附子灸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5 | 9 阅读

【概述】 隔附子灸,隔物灸法之一。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古人在灸治时,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酽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如唐·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清·顾世澄的《疡医大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