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皮痹" 的结果

找到 37 条相关结果

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阅读全文
痹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十三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5-27 | 17 阅读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筋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会于心;...

阅读全文
防风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名称: 防风汤 处方: 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切片)、防风(去芦),各二两。升麻、防己、白术、石膏(煅)、芍药(白)、黄芩、甘草、当归(去芦)、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 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匀。 功能主治: 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遂,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 亦治脚气缓弱甚效。此药...

阅读全文
舍岩针法疗皮痹气奔痛1例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龚某,女,56岁。2019年6月1日初诊。1997年秋季在户外劳动时,无明显原因突发左侧膝部疼痛,不能站立,在膝关节上方梁丘穴与血海穴之间可看见一条索状肿物,如气肿,质软。患者疑与当年夏季户外劳动时吹电风扇受风有关。当时在诊所注射镇痛药、消炎药等治疗,疼痛缓解,气肿慢慢移动到腹股沟一带,后慢慢消失。此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游走性皮下胀痛,局部不红不肿,胀痛部位有出气泡似的跳感,疼痛持续十数秒至2...

阅读全文
从常州钱氏儿科看“非遗”传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4 | 16 阅读

钱同增医案手稿 钱同高医案手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具有深远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根基的“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2008年入选“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

阅读全文
气极第四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6-13 | 15 阅读

(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

阅读全文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走罐法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05 | 14 阅读

走罐法又称行罐法、推罐法及滑罐法等。一般用于治疗病变部位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或者需要在一条或一段经脉上拔罐。走罐法宜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罐口应平滑,以防划伤皮肤。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将要施术部位涂适量的润滑液,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循着经络或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操作时应注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调整罐内的负压,以及走罐的快、慢、轻、重。罐内的负压不可过大,否则走罐时...

阅读全文
痹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8 | 13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逢湿则纵。黄帝曰:善”,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三《痹论篇》。自“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至“阴阳之病也”,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七《周痹篇》。自“问曰:人有身寒”至“不相有也曰死”,见《素问》卷九第三十四《逆调论篇》。自“风痹淫病”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自篇首至“故不为痹黄。帝曰:善”,见《甲乙经》卷十第一上篇。自“问曰:痹或痛或不痛”至“逢湿则纵。黄帝...

阅读全文
股外侧皮神经炎飞针疗法
飞针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割神经性疾病,也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是纯感觉神经,发自腰丛,由腰2、腰3神经根前支组成,穿过腹股沟韧带下方,分布于股前外侧皮肤。中年男性患病率较高。 本病属中医学“皮痹"、“着痹”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正气内虚,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足少阳和足阳明两经之间皮部,致股外侧皮肤蚁走刺痛,或因外伤,造成气滞血痪,经...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痹风(附麻木)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8 | 13 阅读

五痹皮脉肌筋骨,痹者,气闭塞不通流也,或痛痒,或麻痹,或手足缓弱,与痿相类。但痿属内因,血虚火盛,肺焦而成;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入,此所以痹久亦能成痿。又痹为中风之一,但纯乎中风则阳受之,痹兼风寒湿三气,则阴受之,所以为病更重。观宋明医钱仲阳,自患周痹偏废,不能全愈可见。上多风湿下寒湿。经言∶春为筋痹,夏为脉痹,仲夏为肌肉痹,秋为皮痹,冬为骨痹。言皮、脉、肌、筋、骨,各以时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