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豆蔻" 的结果

找到 617 条相关结果

五香半夏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2 | 25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五香半夏丸 名称: 五香半夏丸 处方: 沉香 檀香 丁香 木香 白豆蔻(面裹煨香)陈橘皮(去白)各8克 藿香叶(去土)15克 人参(去芦头)15克 半夏(生姜汁浸一宿,炒黄)9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膈脘痞闷,气不升降,咳嗽喘满,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乳食后及临卧时用温生姜汤送下。 ...

阅读全文
肩背痛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23 阅读

一论脉洪大促紧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也。豁痰汤半夏(制) 栀子(炒)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八分) 桔梗 赤芍 苍术(制) 香附(各七分) 茯苓(去皮六分) 川芎 姜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如痛甚。头剂加朴硝二钱。一论肩背痛。不可回顾者。太阳气郁而不行也。以风药散之。脊痛腰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也。以羌活胜湿汤本(二钱) 防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一...

阅读全文
茴香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十:茴香散 名称: 茴香散 处方: 京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金铃子(去核,麸炒赤)各30克 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木香 当归(洗,焙)3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一切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小肠撮痛,炒生姜,酒调下,如人行五七...

阅读全文
温中散寒话花椒 日常养生四妙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说起花椒,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厨房里必备的香料,尤其是吃麻辣火锅时,更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但要是只把它当做调料,那就太大材小用了。中医认为,花椒可以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是养生保健的绝佳材料。 1、姜枣花椒:泡茶散寒 生姜可以祛除寒气、寒邪,花椒可以排出体内陈寒,温暖身体,红枣可以益脾胃、补气血。 一起泡水喝,可以驱寒保暖、防治下焦湿寒,尤其适合痛经、白带异常、男性肾寒、慢性腹泻等症...

阅读全文
蝉花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1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蝉花散 名称: 蝉花散 处方: 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肝经蕴热,风毒之气内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昏暗视物不明...

阅读全文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0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

阅读全文
嗜酒丧身(饮食之)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19 阅读

注:本文为《寿世保元》的卷二“饮食”篇的后面部分夫酒者。祭天享地。顺世和人。行气和血。乃可陶情性。世人能饮者。固不可缺。凡遇天寒冒露。或入病家。则饮酒三五盏。壮精神。辟疫疠。饮者不过。量力而已。过则耗伤血气也古云。饮酒无量。不及乱。此言信矣。饮者未尝得于和气血。抑且有伤脾胃。伤于形。乱于性。颠倒是非。皆此物也。早酒伤胃。宿酒伤脾。为呕吐痰沫。醉后入房。以竭其精。令人死亦不知。虽知者亦迷而不戒。养活...

阅读全文
贯脓治法 收靥治法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2 | 19 阅读

疮痘·贯脓治法一论痘疮。血气虚损。或风邪秽毒冲触。使疮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参差而不匀快。此药活血匀气。调胃补虚。内托疮毒。使之尽出。易收易靥。内托散  人参 黄芪 当归(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浓朴(姜汁炒) 白芷 甘草(各一钱)木香 官桂(各三分)上方。如红紫干燥黑陷。属热毒者。去官桂。加紫草、黄芩、红花。用此药调穿山甲炒成珠。研末五分同服。若淡白灰黑陷伏。属虚寒者。加丁香救里。官桂救表。...

阅读全文
漫话宋代诗词中的熟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熟水是中国茶文化的衍生品,在两宋时期风靡一时。宋代著名的老年病学家陈直在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新书·熟水》中说:“稻叶、谷叶、楮叶、橘叶、樟叶,皆可采。阴干,纸束悬之。用时火炙使香,汤沃幂其口。”当时的熟水品类繁多,饮材丰富,名称不一。宋代诗词吟咏和文献记载中所说的饮、汤、煎、水等,指的都是熟水这种知名度颇高的养生饮品。其与古代的礼仪文化结缘,迎宾用茶,送客用汤,成为当时约定俗成的待客方式。北宋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