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瘤赘"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灵芝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7 阅读

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颦,舞华茵。 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这首《望仙门》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作品,是一首华美的祝颂之词。词牌《望仙门》因“荷君恩,齐唱望仙门”句而得名,引用的是汉武帝喜好神仙之术的典故。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望仙门:汉武帝之所建也。华阴有集灵宫,宫在华山下,帝欲以怀集仙者,故名殿为存仙。端门南向,署曰望仙...

阅读全文
温润健脾话荔枝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荔枝味甘、酸、性温,果肉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促进食欲之功效,但是荔枝核仅作为汤药煎服,平时食用荔枝的时候不要吃其中的荔枝核。 《食疗本草》中记载荔枝有“益智,健气”的功效;《日用本草》中记载荔枝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的功效;《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荔枝有“消...

阅读全文
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八)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1 阅读

蒜豉灸以拔毒,隔蒜灸法先以湿纸覆上,立候纸先干处为疮头,记定,然后用独蒜去两头,切中间三分浓,安疮头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炷,换蒜再灸;如疮大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以蒜捣烂摊患处铺艾灸,蒜败再换。治一切痈疽肿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若痛灸到不痛,不痛灸至痛,其痛乃随火而散,此拔引郁毒从治之法,有回生之功。若疮色或白或紫不起发,不大痛不作脓,不问日期,最宜多灸,未成者消,已成者杀其大势。豆豉饼淡豆...

阅读全文
论证(三)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7 | 11 阅读

凡疮疡之患,所因虽多,其要惟内外二字;证候虽多;其要惟阴阳二字。知此四者,则尽之矣。然内有由脏者,有由府者,外有在皮肤者,有在筋骨者,此又其浅深之辩也。至其为病,则无非血气壅滞,营卫稽留之所致。盖凡以郁怒忧思,或淫欲丹毒之逆者,其逆在肝脾肺肾,此出于脏而为内病之最甚者也。凡以饮食浓味,醇酒炙爆之壅者,其壅在胃,此出于腑,而为内病之稍次者也。又如以六气之外袭,寒暑之不调,侵入经络,伤人营卫,则凡寒滞...

阅读全文
灵芝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4 | 11 阅读

《中国药典》:灵芝 实际拼音: Línɡ Zhī 英文名: GANODERMA 别名: 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 来源: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

阅读全文
云母膏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2 | 10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母膏 名称: 云母膏 处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甘)、白芷、没药(研)、赤芍药、肉桂(去粗皮)、当归,各半两;盐花(研)一十四两,麒麟竭(研)、菖蒲、白芨、川芎、草龙胆、木香、白敛、防风(去芦.叉)、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麝香(研)、桔梗、柴胡(去芦头)、松脂、人参、苍术(泔浸一宿)、黄芩、夜合(用皮)、乳香、附子(去皮.脐)、茯苓(去皮)、高良姜,...

阅读全文
荔枝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9 | 1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 实际拼音: Lì Zhī 别名: 大荔、丹荔 来源: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性味: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

阅读全文
中医望皮肤之瘤赘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5-31 | 9 阅读

关键词:瘤赘瘤赘的形象为:右眶上额角有一杏核大小肿瘤,皮色正常光滑,稍透明,有毛细血管扩张。 主病:先天禀赋脾肺不足,腠理不密,外邪相搏,气血不和,痰湿阻络。 病例:囊性腺样上皮瘤。...

阅读全文
一切痈疽诸疮膏药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07 | 7 阅读

论曰∶诸疮之证成肿,或溃或硬,或久不瘥者,皆借膏剂以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附方于后。治一切疮肿,及伤折。云母膏方云母 硝石(细研) 甘草(各四两) 槐枝 柏叶 柳枝 桑根白皮(各二两) 桔梗防风皮) 松脂皮)夜香上三十九味,根据次第用,各粗锉,勿令太细,免煎易焦黑,先以清油四十两,于铛内炼令香柏叶提铛器头并无损动,若发背,先以败蒲二斤,用水三升,煮三五十沸,将蒲汤洗疮,拭干贴...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果)|茶茗 大枣 胡桃 荔枝肉 龙眼 栗 橄榄 葡萄 覆盆子 ... ...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4 | 6 阅读

食治门(果)桃、杏、枇杷、梅子、松子、木瓜、山楂、胡椒、川椒、食茱萸,以上俱见前卷。茶茗茶茗苦消痰热渴,爽神头目自能清,消积止泻利小便,更疗腰痛卒心疼。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微寒,无毒。入手足厥阴经。主去痰热烦渴,清头目,悦神醒神,令人少睡,下气消食,止泻及赤白痢,利大小便;兼治气壅腰疼,转动不得,心痛不可忍,并浓煎热服,冷则聚痰。《液》云∶阴证汤内用此,去格拒之寒,与治伏阳大意相似。诸烂疮及汤火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