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瘕疝" 的结果

找到 48 条相关结果

花中宰相话芍药 赤芍白芍有不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恐怕是一句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齐名的花语了。 虽然一直屈居牡丹之下,风姿绰约的芍药却丝毫不吝啬于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为花,它绽放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入药,它泻火柔肝、补血养阴;从外到内都竭尽所能地服务于人,实在是秀外慧中的代表了。 中药中的芍药,又分为赤芍和白芍,取的都是芍药的根茎部分。连根带皮入药,就是赤芍,泻肝火、散而不补;去掉表皮入药,就是白芍,养...

阅读全文
海带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海带 出处: 《嘉佑本草》 实际拼音: Hǎi Dài 别名: 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 来源: 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草。春、夏、秋皆可采收,除去杂质,用淡水洗净,阴干。 原形态: 大叶藻(《本草拾遗》)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茎横卧,白色肥厚;茎在基部有分枝,扁平,淡栗色。叶绿色,线状,长达50厘米以上,宽约5毫米,质柔软;托叶膜质,狭长。花序肉...

阅读全文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四圣心源》简介暨目录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自叙                  阳湖张...

阅读全文
赤芍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赤芍 实际拼音: Chì Sháo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RUBRA 别名: 山芍药、草芍药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

阅读全文
疝瘕_杂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疝瘕】见《素问.玉机真脏论》等篇,或称“瘕疝”。是指小腹部热痛,溺窍流出白色粘液的病症。...

阅读全文
橘核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橘核丸 名称: 橘核丸 处方: 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30克 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 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15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治颓疝。睾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不痛不痒,或引脐腹绞痛,甚则阴囊肿大,或...

阅读全文
桂花弥香入佳酿 温中散寒可入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5 阅读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秋季如果说哪种花的香气能盖过花姿的,非桂花莫属。近年来,各地还兴起了“桂花节”,赏桂的游人们最舒心的也莫过于沉浸在浓浓的桂花香里。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桂花的喜爱与需求,很多电子商务平台也开始出售可以阳台种植的桂花树。四季常青的绿叶,花开时承包一个秋季的芳香,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阳台新宠。 历久弥香的桂花荣登国宴 中国栽培桂花树的历史悠久,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多次提...

阅读全文
妇人门•癥瘕(与男子积聚条参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癥瘕冷热都是瘀,或因食积或郁怒;     癥者,坚而不移;瘕者,坚而能移。七癥八瘕,经亦不详。虽有蛇、蚊、鳖、肉、发、虱、米等名,偶因食物相感,假血而成形耳,瘕比癥稍轻。其为病所以异于男子者,皆曰产后及经水行时,或饮食生冷,以致脾虚与脏气相结;或七情气郁生痰,皆必挟瘀血而后成形。要知疝瘕、痃癖、石瘕、肠覃、食 、血 、食癥、血瘕,种种不一,尽皆痞块之异名耳。经云∶大肠移热于小肠,小肠移热...

阅读全文
瘕疝根原
四圣心源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拥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非细故也。 此肾肝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阴之统任。少阴厥阴之气...

阅读全文
草部上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5-28 | 14 阅读

 人参 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茯苓为使,恶卤咸及藜芦。按∶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