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痰涎" 的结果

找到 1375 条相关结果

竹沥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沥 实际拼音: Zhú L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

阅读全文
中风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3 | 33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人中、内关(双)、十宣、涌泉(双)。 操作规程:①用灯心草爆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如无灯心草,可以用线香、火柴代替施灸。②艾炷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③前两种方法无效时,可以用针刺十宣、人中、内关等穴,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主治:突然跌倒,不省人事,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团结,小便不通,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技术二 艾灸穴位:神阙、百会...

阅读全文
止麻消痰饮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30 阅读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止麻消痰饮 名称: 止麻消痰饮 处方: 黄连 黄芩 茯苓 半夏 桔梗 枳壳 陈皮 天麻 天南星 细辛 甘草 栝楼仁 功能主治: 治口舌麻木,痰涎壅盛,或身麻肉瞤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 ...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喉痹 (声哑 痄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喉痹(声哑 痄腮)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

阅读全文
二冬膏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7 阅读

《中国药典》:二冬膏 名称: 二冬膏 处方: 天冬500g 麦冬500g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炮制: 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50g,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用于肺阴不足引起的燥咳痰少,痰中带血,鼻干咽痛。 用...

阅读全文
苏叶的养生价值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7 阅读

受寒感冒后,通常可用三五克苏叶,开水泡了喝下去。一会儿,就会感觉身上热了,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症状就开始消失了。 苏叶又叫紫苏叶,性味辛温。其作用是解表、散寒、理气、和营。全国各地都有,以前我家窗前就生长了很多,我经常摘来洗干净了吃。 苏叶的味道特别,它含有一些挥发物质,如紫苏醛等,我们虽无法搞清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品尝它,并用它来调理身体。 《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

阅读全文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稀涎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5 | 25 阅读

《儒门事亲》卷十二:稀涎散 名称: 稀涎散 处方: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绿矾 藜芦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涌吐顽痰。治膈实中满,痰厥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守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或3~6克,用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斡开牙关灌之。 《重订严氏济生方》:稀涎散 名称: 稀涎散 处方: 半夏14枚(生,切片)猪牙皂角1条(...

阅读全文
小儿腹泻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1方(三香散) 【药物】丁香、木香、小茴香、吴萸各30克,食盐250克。 【制法】将前4味药捣碎,与食盐混合,放铁锅内共炒,以能闻到香味为度,不可炒焦,迅速放入黑布袋内(20xl0平方厘米大小)。 【用法】放肚脐上,上盖毛巾等物,以免热量迅速下降,约半小时即可,每天1次,每料药物可用3天。 【疗效】治83例,痊愈48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5%。 【验案】患者,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