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病后虚弱" 的结果

找到 95 条相关结果

闲话古医籍中的煎药用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古代中医煎药,对用水的认知和要求,高于煮茶酿酒。《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玉泉 《医学入门》载“玉消为水,故名玉泉”“图经曰:玉泉生蓝田山谷”“其色白,其味甘淡,其性寒”。在这里,玉泉不仅是一种煎药用水,其本身也因融进了玉的精华而有“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长肉益气,利血脉,安魂魄,明耳目,耐寒暑,久服轻身不老”之功,可谓至精至纯。但玉泉到底在何处...

阅读全文
竹节参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中国药典》:竹节参 实际拼音: Zhú Jié Shēn 英文名: RHIZOMA PANACIS JAPONICI 别名: 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其根状茎称“竹节参”,块根称“明七”或“白三七”。叶...

阅读全文
止血活血推三七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又有田七、金不换、参三七、人参三七等名称。三七与人参同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不仅形态相似,而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乃至临床应用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二者比较,人参在补气方面居优,而三七则在活血、止血、补血、止痛等方面见长,扬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即是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中医认为,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滋补强壮、止血活血、散瘀定痛之功效。主治咳血、吐血、衄血...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六)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1、竹梅茶。 原料:竹茹5g、乌梅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伤暑烦渴不止。 2、竹甘茶。 原料:竹茹5g、甘草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呕叶伤津、口渴。 3、蒲苓茶。 原方:竹茹5g、蒲公英3g、十茯苓2g、绿茶3g。 用法:用蒲公英、十茯苓的煎煮液250ml,冲泡绿茶饮用...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江苏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朋友程公辟返回故乡苏州,宋代词人张先写下了这首景致缠绵的《渔家傲》赠别。因词中“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句,词牌《渔家傲》又名《吴门柳》。 苏州一带为春秋时期吴国故地,故又称为吴门。苏州历代名医辈出,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

阅读全文
台湾榕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30 | 1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台湾榕 别名: 长叶牛奶树 来源: 桑科台湾榕Ficus taiwanensis Maxim., epith. mut.,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台湾、长江中、下游和以南各省。 性味: 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 柔肝和脾,清热利湿。主治急、慢性肝炎,腰脊扭伤,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 用法用量: 2~3两,外用适量。 《中华本草》:台湾榕 实际...

阅读全文
素食祝您秋季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0 | 17 阅读

中医认为,秋季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常摄素食可“和谐阴阳”,减少疾病的发生。正如古典《大戴礼记》有云:“食肉荤,勇而悍,阴阳失衡;食谷素,慧而巧,养阴平阳。”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秋季尽量少食羊肉、海鲜以及葱、姜等荤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素食。 肺燥首选银耳:用银耳1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适用于初秋久咳少痰人群。 养阴首选鲜...

阅读全文
山药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其味甘性平,归肺脾肾三经,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 补脾养胃,助消化 药理研究证明,山药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酶,能刺激胃肠道运动,促进肠内物排空,增加小肠吸收功能,有助于消化,多用于消瘦乏力、食少、便溏者,如《本草纲目》云:“益肾气,健脾胃。”因其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可作为食品长期使用,《神农本草经》云其“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故对于慢性病或病后虚弱,需营养调...

阅读全文
卵叶贝母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9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卵叶贝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实际拼音: Luǎn Yè Bèi Mǔ 别名: 有瓜石斛、卜谢恣罗玛切瓦(藏名) 来源: 为兰科植物卵叶贝母兰的全草。7~9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匍匐,长15~50厘米,具节,有鳞片,具稀疏的假鳞茎。假鳞茎狭倒卵形,绿黄色,光滑,顶端具2叶片,基部具3~4条须根。叶片卵形,具短柄,革质,先端短渐尖,边缘...

阅读全文
常吃龙眼强身健体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龙眼是我国南方名贵特产,营养丰富,果肉含维生素C、维生素K、粗蛋白以及无机盐类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以龙眼鲜果烘焙成桂圆干,具有补心益牌、养血安神之功效,可治疗病后虚弱、贫血痿黄、产后血亏等症。但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孕妇也要忌服,容易引起流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钱的员外,带领当地百姓修坝筑堤,种田养鱼,不出几年,当年那洪涝之地己经变成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鱼米之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