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疼痛" 的结果

找到 10699 条相关结果

黑大艽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593 阅读

《中华本草》:黑大艽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实际拼音: Hēi Dà Jiāo 英文名: siberia Monkshood 别名: 大艽、黑秦艽、马尾大艽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草地乌头或西伯利亚乌头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umbrosum(Korsh.)Kom.2.Aconitum barbatum Pers. Var hispi...

阅读全文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百齿卫矛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84 阅读

《中华本草》:百齿卫矛 出处: 始载于《四川植物志》。 实际拼音: Bǎi Chǐ Wèi Máo 英文名: Hundred-dente Spindle-tree 别名: 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ounymus centidens Lev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百...

阅读全文
丹蒜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24 阅读

《医级》卷八:丹蒜丸 名称: 丹蒜丸 处方: 独蒜(去衣)50个(捣烂),黄丹(炒,研,飞过)。 制法: 上药和匀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疟疾多痰,及胃脘疼痛等。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淡醋汤调下。宜端午日合。 ...

阅读全文
榛蘑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92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榛蘑 实际拼音: Zhēn Mó 别名: 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Quel.,以子实体入药。夏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强筋壮骨。用于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 用法用量: 1~3两。 ...

阅读全文
按摩保健应该避开8类疾病的“雷区”
推拿保健 | admin | 2025-05-28 | 46 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需求也日益增加,推拿按摩作为一种常见的保健方式流行开来。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许多店面都挂出了“推拿按摩保健”的大招牌。的确,工作繁忙之余到休闲场所按摩推拿,已成为一些市民消除疲劳和放松的方式。但施行按摩前,一定要通过系统检查,把可疑因素排除,以防止未祛病反添乱。要注意有些病是推拿禁忌症,有些病则在按摩时不能使用某些手法。专家指出,以下几种主要疾病...

阅读全文
青兔耳风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兔耳风实际拼音: Qīnɡ Tù ěr Fēnɡ 别名: 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 来源: 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 rubinervis Ch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去杂质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止咳,止痛。用于风寒咳嗽,头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

阅读全文
空心柳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6 阅读

《中药大辞典》:空心柳 出处: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实际拼音: Kōnɡ Xīn Liǔ 别名: 马尿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柳叶绣线菊(《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绣线菊的全草及根。全年可采,以夏、秋花叶茂盛时采收最佳。洗净,晒干。 原形态: 直立灌木,高1~2米。茎圆柱形,上部灰绿色,近基部褐黄色,表面光滑坚硬。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

阅读全文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34 阅读

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予注意,以防延误救治。 病因病机 1. 感受外邪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2.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3. 肺胃实热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

阅读全文
白蛇浸酒(痹证)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33 阅读

【来源】《永乐大典》 【配方】白花蛇一条(半斤重者),虎胫骨一条,当归、川芎二味各一两半,附子、桂心、熟地黄、山茱萸、萆 、石斛、细辛、黄芪、天麻各二两,独活三两,枳壳一两,肉苁蓉二两半。 【制法】上细剉,生绢袋盛,好酒三斗于瓷瓮子内密封,浸七日后开。 【主治】风痹,骨髓及腰脚疼痛,行步稍难,兼风毒走注,皮肤痒痛不知方。 【用法】随性暖饮,常令醺醺,勿令大醉,其酒旋添。酒味薄即换药。 说明:《永乐...

阅读全文